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巨人精神特质的契合——简谈杜甫与苏东坡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杜甫和苏轼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伟大的先贤。他们对华夏文明的承传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影响及于全球。诚如丹纳所说:
作者
张志烈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第1期5-16,共12页
Journal of Du fu Studies
关键词
精神特质
文化巨人
杜甫
苏东坡
契合
民族文化史
华夏文明
中华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33
1
鲁克兵.
论杜甫的道家、道教思想[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1):74-79.
被引量:3
2
姜宗强.
跨文本阅读:《以赛亚书》2章1-4节与杜甫诗篇[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2):7-13.
被引量:1
3
傅光.
论杜学的定义与内涵[J]
.人文杂志,1999(3):134-139.
被引量:1
4
田耕宇.
杜甫创作心态与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剖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5):111-116.
被引量:3
5
林继中.
百年杜甫研究回眸[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2):7-10.
被引量:5
6
孙明君.
解读“诗史”精神[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2):92-98.
被引量:12
7
全英兰.
韩国文人对杜诗之评价[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5(1):41-47.
被引量:2
8
夏承焘.
评黄彻《(巩石)溪诗话》之论杜诗[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1):12-15.
被引量:1
9
袁行霈.
论李杜诗歌的风格与意象[J]
.社会科学战线,1981(4):257-264.
被引量:8
10
曹慕樊.
杜甫《北征》新说[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11(3):27-3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潘殊闲,张志烈.
杜甫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1):42-5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薛欢.
杜甫诗作中的家国情怀探究[J]
.文化学刊,2023(9):215-218.
2
王运涛.
李白和杜甫涉胡诗的精神特质及艺术特色探析[J]
.中州大学学报,2024,41(5):1-6.
1
李元庆.
晋文化纵谈(下)[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4):38-41.
2
芈一之.
闲说文化[J]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2):159-160.
3
徐恒足.
字画无价人有价[J]
.华夏文化,2008(1):11-12.
4
马婧杰.
古城台与西宁民族文化历史[J]
.党的生活(青海),2013(1):54-55.
5
席继权.
法兰西古城堡建筑的文化魅力[J]
.法国研究,2005(1):113-125.
6
张志成.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初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11(2):67-68.
被引量:2
7
陈丹.
一幅简约清晰的民族文化史图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史》评介[J]
.思想战线,1998,24(2):63-64.
8
欧阳希君.
古代彩陶中的原始舞蹈图[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3):62-66.
被引量:5
9
皮艺舟.
碰撞与交流——浅谈地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J]
.商,2013(23):136-136.
10
袁夕.
民办画院第一人:“张本平现象”探微[J]
.今日中国论坛,2008(11):103-108.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