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宜黄强拆”所展示的网络公共领域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转型中国利益多元博弈加剧,传媒技术和社会因素错综复杂的当下,仅仅停留在对网络的赞美中是远远不够的,逐渐成形但尚未成熟的网络公共领域,具有让人振奋又需要警惕的双重特性。"宜黄强迁"网络舆论特征表明,强迁案中,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开始受到网络力量有意无意的鼓励,放弃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诉求的努力,从而不同程度地消解了社会得以运转的正常秩序;网络在推动平民政治兴起的同时,也使部分网民习惯性地抢占道德高地,缺乏论证耐性;一些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戏剧化"处理,对"多数人意见"的盲目迎合,使得"批判的批判"成为必需。网络公共领域——作为公共精神"逐步展开和仍然萎缩"的综合体,不同利益者的公共关怀仍需加强,理性自主的政治文化亟需培养。
作者 杨建宇
机构地区 新乡学院
出处 《今传媒》 2011年第3期54-55,共2页 Today's Mass Media
基金 2010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基层政府提高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能力的策略研究"(A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OL],http://yq.people.com.cn/htmlArt/Art843.htm.
  • 2宋迎法,李翔.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0):83-86. 被引量:11
  • 3http://news.yzdsb.com.cn/system/2010/09/20/010708193.shtml.
  • 4新闻自由委员会.展江等译.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二级参考文献14

  • 1刘文富.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1(2):67-75. 被引量:41
  • 2陈旭玲,刘京.网络政治:信息化进程中的“公共领域”衍生态[J].兰州学刊,2007(1):65-67. 被引量:5
  • 3Choucri, Nazil. Introduction: Cyberpolitics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J].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00,21(3):244.
  • 4沈宝祥.领导干部要适应“互联网政治”的发展[EB/OL].[2007-06-07].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1/5821189.html.
  • 5Tim Jordan. Cyberpower-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cyberspace and the Intemet [ M ]. London and New York: Roufledge, 1999.
  • 6翟本瑞.网络空间中的权力运作[J/OL].台北南华大学社会所电子期刊E-soc Journal,2002(8).
  • 7朱德米.网络政治学:虚拟和真实[J].国外社会科学,2001,(1).
  • 8唐杰.试论网络政治学[J].人大研究,2002,(10).
  • 9[美]马克·斯劳卡.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M].黄锫坚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80.
  • 10许建华.互联网在当代中国公共领域中的作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120-12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