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刘国钧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地位——纪念衡如师百年诞辰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证刘国钧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刘国钧在目录学领域的四方面成就加以概述 ,而以刘编《中国图书分类法》为重点 ,指出刘以其创新的“九分法”最终结束了“四分法”时代。其以我为主 ,“为我国之图书作”的精神是图书情报界年轻一代应予发扬的。
作者
孟昭晋
王锦贵
李国新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出处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4-21,28,共9页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es
关键词
刘国钧
中国
目录学史
中国图书分类法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9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1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上海书店影印商务印书馆,1957..
2
刘国钧.后汉译经录[J].金陵学报,1931,1(2).
3
蒋元卿.中国图书分类之沿革.自序[M].中华书局,1937.2.
4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大学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论文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370.
共引文献
4
1
林霞.
关于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的若干思考[J]
.图书馆学刊,2008,30(1):125-127.
2
韩淑举.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述略[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2(1):70-75.
被引量:7
3
王锦贵.
论章学诚的目录学知识创新[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4):71-75.
被引量:12
4
李书韡.
对我国书目提要演变的思索——兼论机读目录提要项的著录[J]
.图书馆建设,2004(2):48-4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92
1
李国新.
论乾嘉目录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3(4):35-45.
被引量:4
2
彭斐章,谢灼华.
关于我国目录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34(1):91-97.
被引量:27
3
李国新.
社会需求与传统类书的现代化[J]
.辞书研究,1994(1):87-94.
被引量:4
4
邹振环.
中国图书分类法的沿革与知识结构的变化[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9(3):86-90.
被引量:11
5
李国新.
论中国传统目录结构体系的哲学基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8(4):103-108.
被引量:10
6
杜定友,钱亚新,钱亮,钱唐.
图书分类法史略[J]
.图书馆论坛,1987,9(1):1-9.
被引量:6
7
陈传夫.
近代目录学的基本流派及其理论成就[J]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5):43-48.
被引量:6
8
李严.
论《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历史价值[J]
.图书馆建设,1985(3):3-7.
被引量:2
9
白国应.
论20世纪的中国文献分类学[J]
.晋图学刊,1999(1):1-8.
被引量:8
10
李国新.
日本的“综合数据库型年鉴”[J]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8,0(1):59-6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8
1
王艳.
1998-2003年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分析[J]
.图书与情报,2004(6):39-41.
被引量:3
2
黄建年.
革故鼎新 继往开来——《中国图书分类法》在台湾的承传与创新[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3):74-78.
被引量:7
3
高洋.
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法之集大成者——纪念《中国图书分类法》出版八十周年[J]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9(2):3-7.
被引量:2
4
袁曦临.
中国传统知识系统的转型与文献分类法的演化[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0):104-108.
被引量:2
5
全根先.
试论中国近代目录学史的分期问题[J]
.晋图学刊,2012(3):1-7.
被引量:4
6
张雪梅.
高瞻远瞩 身体力行——李国新先生学术思想及事业发展历程探微[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33(1):3-9.
7
全根先.
中国近代目录学理论研究之学术遗产[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7-52.
被引量:6
8
肖雪.
1997年—2002年我国文献分类理论研究进展[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23(6):13-17.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刘振华.
基于文献计量的2000—2008年目录学研究成果分析[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5):44-48.
2
袁曦临.
中国传统知识系统的转型与文献分类法的演化[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0):104-108.
被引量:2
3
黄建年.
海峡两岸分类法学术交流探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6):57-66.
4
朱蕴辉.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与《中文图书分类法》(2007年版)的宏观比较[J]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1(2):14-19.
5
朱蕴辉.
海峡两岸中文图书分类法评介[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1(3):16-18.
被引量:2
6
朱蕴辉,张青.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与《中文图书分类法》(2007年版)的宏观比较[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8):60-64.
被引量:5
7
王春萍.
数字时代目录学发展的趋势[J]
.图书馆学刊,2011,33(9):33-35.
被引量:1
8
周冰.
台湾《中文图书分类法》通用复分表评介[J]
.图书馆杂志,2012,31(3):29-32.
9
周阳.
我国文献信息分类法研究进展分析——基于CNKI2000—2010年有关文献信息分类法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1):66-69.
被引量:1
10
黄建年,陶茂芹.
中外文献分类法中佛寺志之归类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12,32(6):100-107.
1
史永元.
刘国钧教授的图书分类学术思想[J]
.山东图书馆学刊,1981(1):15-22.
被引量:4
2
柏森.
皮高品教授应邀来兰讲学[J]
.图书与情报,1983(3):32-32.
3
邹徐芬.
机关档案室资料工作──一项容易被忽视的工作[J]
.云南档案,1999,0(5):29-29.
4
活动[J]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2011(10):21-22.
5
刘继红,于声娥.
谈谈《中图法》“恋爱、家庭、婚姻”类目的设置及归类[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9,16(1):112-114.
6
孙继芬,李萍.
传统图书分类亟待革新[J]
.出版参考,2003(Z3):7-7.
7
洪漪.
杜威十进分类法对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影响及启示[J]
.高校文献信息学刊,1997,4(4):44-46.
被引量:2
8
齐红.
简述中国图书分类法的沿革[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0(3):52-54.
被引量:6
9
李路.
分类法电子化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网络版)的使用和安装[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10):166-167.
被引量:1
10
罗春荣.
设计精巧 科学实用——《教育主题词表·中国图书分类法教育专业分类表》评介[J]
.高校文献信息学刊,1994,1(1):41-42.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