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创新的教育因素分析与政策含义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育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教育的规模、结构与模式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创新经济学研究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经济计量学分析发现,中国各省区区域创新能力与公共教育投入和大专以上人口数量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教育通过人力资本形成、知识传播与转移、知识外溢、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国际或区域知识流动等功能影响和决定区域创新能力的机制。
作者
权晓虹
沈体雁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10,共4页
China Soft Scienc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教育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系统
科技创新
分类号
G40-05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305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27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0
参考文献
6
1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140.
2
王缉慈.
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环境[J]
.经济地理,1999,19(1):11-15.
被引量:146
3
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1999年
4
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1997年
6
吴珠华(译),论人力资本投资,1992年
二级参考文献
6
1
Roepstoff,T.M.“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影响”(草稿),UNIDO和EIU联合发布,工业发展回顾研讨会[M].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6.1-4.
2
王缉慈 景体华 等.关于北京中关村新技术区域发展问题的深层思考.北京市1997年经济蓝皮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6-125.
3
王缉慈 等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等.关于以高新技术促进北京市稳定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北京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8年经济蓝皮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36-146.
4
王缉慈 北京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对加拿大区域差异问题的新观察.加拿大掠影[M].民族出版社,1998.95-111.
5
M·卡斯特尔 等 李鹏飞等(译).世界高技术园区:21世纪的产业综合体[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6
王缉慈.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构架[J]
.中国工业经济,1998(3):54-57.
被引量:52
共引文献
227
1
陈清怡,千庆兰,姚作林.
广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及其网络结构演化[J]
.经济地理,2021(4):38-47.
被引量:19
2
唐永伟,唐将伟,熊建华.
城市创新空间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与内生逻辑——基于武汉市2827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的分析[J]
.经济地理,2021(1):58-65.
被引量:27
3
樊杰,赵艳楠.
面向现代化的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科学内涵与战略重点[J]
.经济地理,2021(1):1-9.
被引量:65
4
孙峰华.
新世纪地理学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战略[J]
.人文地理,2001,16(5):16-19.
被引量:4
5
来尧静,贾文峰.
南京市企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效应[J]
.南京社会科学,2004(z2):371-378.
6
张林,杨志才.
系统视角下知识经济功能驱动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6):141-146.
被引量:1
7
王金营,黄乾.
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制度变迁因素[J]
.财经科学,2004(5):77-79.
被引量:12
8
闫永琴.
对人力资本内涵的再认识[J]
.经济问题,2004(9):8-10.
被引量:6
9
张进铭.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和教育的功能[J]
.当代财经,2004(10):20-23.
被引量:4
10
黄桥庆,赵自强,王志敏.
区域创新环境的类型及其特征[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4,15(5):11-12.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72
1
夏兆敢,王良训.
企业文化对人才集聚的有效性分析[J]
.科技资讯,2007,5(8):246-247.
被引量:1
2
齐亚伟,陶长琪.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GWR模型的实证分析[J]
.科研管理,2014,35(9):17-24.
被引量:61
3
孙志军.
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
.中国人口科学,2004(5):65-72.
被引量:108
4
刘启华,樊飞,戈海军,许丙胜.
技术科学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相关性统计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5,23(2):160-168.
被引量:22
5
胡建华.
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1):5-9.
被引量:79
6
付红桥.
市场营销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某企业案例[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2):185-188.
被引量:11
7
范红忠.
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
.经济研究,2007,42(3):33-44.
被引量:255
8
龚刚,陈琳.
供给推动——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的财政政策[J]
.南开经济研究,2007(2):43-55.
被引量:10
9
沈坤荣,蒋锐.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2007,24(6):9-15.
被引量:154
10
崔玉平.
教育规模扩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引致贡献[J]
.教育与经济,2007,23(2):41-4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6
1
李乃文,刘会贞.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人才集聚的决定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5):152-155.
被引量:14
2
徐莉,李文,严泽浩.
高等教育、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协同效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1):124-132.
被引量:22
3
李子联.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J]
.当代经济研究,2021(10):24-33.
被引量:10
4
李子联.
高等教育质量与科技创新:机理与证据[J]
.宏观质量研究,2023,11(3):116-128.
被引量:4
5
李子联.
科技创新的“新突破”:回到供需框架[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3(4):1-8.
6
李子联,孙杰,张艳.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增长绩效”[J]
.教育与经济,2023,39(6):60-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0
1
尹天宝,许世琴,王恒艺.
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分析[J]
.浙江金融,2021(5):13-25.
被引量:2
2
舒展,范秋玲.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定位[J]
.海派经济学,2023,21(1):73-89.
3
邵兴东,余志鹏.
高等教育投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0):51-57.
被引量:6
4
张应强,姜远谋.
超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背景、现实挑战和道路选择[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8):1-28.
被引量:42
5
缪根红,陈万明,唐朝永.
高技术企业人才聚集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0):120-122.
被引量:4
6
李光红,孙丽丽,李文喜.
演化博弈视角下人才集聚关键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J]
.东岳论丛,2013,34(11):141-144.
被引量:11
7
侯宏皎.
高校与区域人才集聚系统协同发展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2(10):16-19.
被引量:1
8
赵运平.
知识耗散的产业供需侧适配人才涌现机制[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40(8):85-91.
被引量:3
9
王存芳,刘小庆.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社会化服务功能建设路径的探讨--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2018,0(8):122-127.
被引量:11
10
李隽,曹玉平.
供给侧改革下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江苏沿海地区高职院校为例[J]
.职教论坛,2018,0(9):127-132.
被引量:3
1
傅晓华.
从系统观角度透析我国的创新教育[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10(2):90-93.
被引量:3
2
李金贵.
高等教育创新系统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0(5):88-89.
被引量:3
3
刘福初.
良师益友——谈新时代的师生关系[J]
.科教导刊,2011(33):152-153.
被引量:1
4
肖赞军.
传媒业内容产品的产品属性及其政策含义——兼与张辉锋博士商榷[J]
.国际新闻界,2006,28(5):58-62.
被引量:6
5
周东滨.
试论创新精神及其培养[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4):107-110.
6
王国强.
学校的创新管理[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7(12):8-9.
7
谢维和.
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政策含义[J]
.教育研究,2008,29(6):3-6.
被引量:17
8
朱效民,任中保.
材料技术预见及其政策含义[J]
.科研管理,2006,27(1):8-16.
被引量:4
9
俞文华.
加入WTO对我国科技计划的挑战及其政策含义[J]
.科技导报,2000,18(10):38-43.
被引量:1
10
郑宪洲.
论现代选拔人才机制[J]
.文教资料,2006(3):60-61.
被引量:1
中国软科学
199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