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赋之分类研究述略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将赋分为屈原赋、陆贾赋、孙卿赋、杂赋四种,然而每种之后,并无叙论。只是在诗赋略末尾的小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作者
陈刚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49,共6页
The Documentation
关键词
艺文志
分类研究
诗赋
汉书
述略
序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7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6
1
王连龙.
《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65-168.
被引量:6
2
李士彪.
三品论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前三种分类遗意新说[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3):106-108.
被引量:8
3
尹海江.
论《汉书·艺文志》的编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103-106.
被引量:4
4
林姗.
从“屈原赋”看《汉志·诗赋略》[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6(5):84-86.
被引量:1
5
伏俊琏.
《汉书·艺文志》“杂中贤失意赋”考略[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119-122.
被引量:1
6
何小平.
“学术之宗 明道之要”——论《汉书·艺文志》的学术史意义[J]
.图书情报知识,2005,22(3):85-89.
被引量:4
7
伏俊琏.
《汉书·艺文志》“杂赋”考[J]
.文献,2003(2):25-35.
被引量:7
8
伏俊琏.
《汉书·艺文志》“杂赋”臆说[J]
.文学遗产,2002(6):9-16.
被引量:21
9
伏俊琏.
《汉书·艺文志》“成相杂辞”“隐书”说[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5):52-56.
被引量:11
10
俞纪东.
《汉志·诗赋略》“扬雄赋”绎释[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3):115-12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67
1
方孝岳.
关于“屈原”“天问”[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5,1(1):116-128.
被引量:8
2
张锡厚.
敦煌赋集校理[J]
.敦煌研究,1987(4):31-43.
被引量:7
3
熊良智.
试论《离骚传》的文化走向及其历史成因[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2):65-73.
被引量:3
4
《文物》1996年1~12期目录索引[J]
.文物,1996(12):91-95.
被引量:4
5
王运熙.
为汉赋家见视如倡进一解[J]
.文史哲,1991(5):76-79.
被引量:1
6
万光治.
班固区划赋类标准试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6(4):22-27.
被引量:2
7
刘斯翰.
赋的溯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100-105.
被引量:11
8
刘瑞明.
敦煌抄卷《百鸟名》研究[J]
.敦煌学辑刊,1989(2):37-48.
被引量:9
9
张朝富.
《艺文志》之“文”正名[J]
.社会科学家,2005,20(1):22-24.
被引量:5
10
伏俊琏.
《汉书·艺文志》“杂赋”臆说[J]
.文学遗产,2002(6):9-16.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57
1
张秦铭.
《汉书·艺文志》“杂”歌诗考[J]
.乐府学,2023(1):65-81.
被引量:1
2
牟歆.
文辞相副与视听融合——扬雄辞赋的纪实性书写[J]
.大西南文学论坛,2023(1):143-163.
3
刘文勇.
被遗忘者的成就:民国学者段凌辰先生辞赋学研究略述[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8,0(2):386-403.
4
杨东林.
汉代文体研究二题[J]
.唐都学刊,2004,20(5):25-29.
5
伏俊琏.
《汉书·艺文志》的文学思想[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6):126-131.
被引量:3
6
伏俊琏.
先秦“论辩俗赋”钩沉[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85-89.
被引量:2
7
伏俊琏.
《汉书·艺文志》“杂中贤失意赋”考略[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119-122.
被引量:1
8
汪祚民.
《古文辞类纂》评选辞赋发微[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5):72-77.
被引量:3
9
李士彪.
三品论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前三种分类遗意新说[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3):106-108.
被引量:8
10
伏俊琏.
杂赋与乐府诗的关系[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2):29-3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0
1
踪凡.
刘向父子的汉赋研究[J]
.文献,2002(1):12-23.
被引量:2
2
杨新勋.
《七略》“互著”、“别裁”辨正[J]
.史学史研究,2001(4):56-66.
被引量:14
3
曹虹.
从“古诗之流”说看两汉之际赋学的渐变及其文化意义[J]
.文学评论,1991(4):66-71.
被引量:6
4
王长华,郗文倩.
汉赋文体形成新论[J]
.文艺研究,2004(4):67-72.
被引量:2
5
曹道衡.
关中地区与汉代文学[J]
.文学遗产,2002(1):4-13.
被引量:5
6
许结.
赋的地理情怀与方志价值[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5):45-50.
被引量:12
7
李士彪.
三品论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前三种分类遗意新说[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3):106-108.
被引量:8
8
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9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0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544.
引证文献
5
1
李成林.
两汉散体赋的史化演变及其意义[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4):107-114.
2
张兴华.
《汉书·艺文志》中赋之分类研究[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26(2):75-78.
被引量:1
3
郭玥.
《汉志·诗赋略》分类问题之研讨[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1-7.
被引量:1
4
李娜.
从班固的经学价值立场看《汉书·艺文志》赋之分类[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25(1):73-80.
被引量:2
5
连凡.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前三种赋分类考论[J]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3,3(2):120-130.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子薇.
近十年来《汉书·艺文志》研究综述[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1):38-42.
2
连凡.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前三种赋分类考论[J]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3,3(2):120-130.
1
孙振田.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赋类前三种分类义例再考释[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5):112-120.
被引量:2
2
何新文.
二十世纪赋文献的辑录与整理[J]
.文献,1998(2):54-64.
被引量:2
3
陈玎.
汉代陆贾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
.兰台世界(下旬),2015,0(6):146-147.
4
伏俊琏.
《汉书·艺文志》“杂赋”考[J]
.文献,2003(2):25-35.
被引量:7
5
黄景行.
中国历代书目文献中的文学分类[J]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2(1):28-36.
6
來新夏.
清人别集的价值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序[J]
.中国文化,2010(2):232-233.
被引量:1
7
孙振田.
《汉志·诗赋略》杂赋类研究[J]
.国学学刊,2011(2):133-140.
被引量:2
8
程丹.
汉代复兴儒学先驱陆贾“以民为本”的教化观考证[J]
.兰台世界(下旬),2014(9):137-138.
被引量:1
9
陆忠发.
戴震与古籍整理[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Z1):95-97.
10
吉林省档案局关于表彰全省档案专业教育与持证上岗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J]
.兰台内外,1999(1):24-24.
文献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