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重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下,人才培养问题被人们普遍地加以关注。许多高校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或项目.这反映了高校改革旧培养模式、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雄心壮志。但若仔细观察这些新计划、新举措,可以感到。在大胆有余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附带一些纰漏和瑕疵.至少有两种不好的现象:急功近利地培养人进而导致培养急功近利的人。从事实和结果来看,这二者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
作者
朱庆葆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共1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人才培养计划
高素质创新人才
价值
急功近利
培养问题
培养模式
逻辑关系
高校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0
1
方展画.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评述[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1):50-57.
被引量:36
2
姚立根,牛贵霞.
基于大工程观的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8(32):103-104.
被引量:6
3
李曼丽.
工程教育体系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美国与德国的范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7(2):12-22.
被引量:17
4
杨东平.
试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2):16-20.
被引量:42
5
靳玉乐,陶丽.
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策略[J]
.教师教育学报,2015,2(1):8-14.
被引量:13
6
王幡,王露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全程渗透、相互交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模式为中心[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0(5):122-129.
被引量:18
7
蒋海云,温辉,金继承.
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大链的构建及实践[J]
.现代大学教育,2018,0(3):103-110.
被引量:45
8
李立国.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下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逻辑框架与作用机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6):10-19.
被引量:34
9
罗小琴,杨莉君.
论我国早期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三个维度——意涵解读、困境解剖与实践解答[J]
.当代教育论坛,2021(1):101-110.
被引量:11
10
阎琨,吴菡.
“强基计划”实施的动因、优势、挑战及政策优化研究[J]
.江苏高教,2021(3):59-67.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3
1
张培林,孙孝文.
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探讨[J]
.理论月刊,2011(9):103-105.
被引量:2
2
杜丽静.
基于婴幼儿照护需求的早期教育人才培养取向与课程设置[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1(2):29-32.
被引量:2
3
谢凌凌,张聃丹,周仕敏.
高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与路径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2023(15):47-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韦金玲.
河池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家长育儿需求调查与研究[J]
.教育观察,2023,12(33):17-21.
2
付海兰.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探析[J]
.铜仁学院学报,2013,15(6):153-155.
被引量:3
3
刘坤,陈通.
新工科教育治理“五位一体”价值结构析论[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230-234.
被引量:17
4
刘翠玲.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的路径——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为例[J]
.广西教育,2022(26):12-14.
被引量:2
5
马少娟.
新时代民族高校基础学科双“五位一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构建[J]
.高教学刊,2024,10(32):61-64.
1
重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1(17):13-13.
2
夏从亚.
对我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J]
.石油教育,1997,0(9):10-12.
3
沙胜贤.
搞好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人才[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58-59.
4
周春英.
知识经济召唤创新人才[J]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2):78-79.
5
万素珍.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复旦教育,2001(1):12-14.
被引量:4
6
于小强.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8(1):68-69.
7
颜炜,张洁,等.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
.教学与科研(重庆),2002,23(2):43-45.
8
施宙,刘国栋,张秋君.
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其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15-15.
被引量:10
9
宋宇,戴征堂.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0):270-271.
被引量:3
10
韦莉.
高考创新型试题分析[J]
.高中生之友(高考版),2011(5):17-19.
中国高等教育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