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低碳经济对河南产业结构的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低碳经济对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着力提高工业经济中低碳产业比重、着力发展低碳农业、着力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等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为河南省以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
文春波
闫雷
徐夏楠
机构地区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
出处
《当代经济》
2011年第4期140-142,共3页
Contemporary Economics
基金
河南省重点软科学项目"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体系研究"(082400420352)的资助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河南省
产业结构挑战
对策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85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被引量:886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王涛,陈立滇.
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世界石油大会联合研讨会的信息——CO2捕集与储存技术[J]
.世界石油工业,2004,11(6):38-42.
被引量:7
2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被引量:581
3
陈迎,潘家华,庄贵阳.
斯特恩报告及其对后京都谈判的可能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2):114-119.
被引量:29
4
苏瑾.
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J]
.世界环境,2007(4):32-34.
被引量:60
5
章升东,宋维明,何宇.
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J]
.林业经济,2007(7):47-48.
被引量:31
6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57-327.
7
潘泽勇.
更有效的低碳和安全的英国能源政策[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22(9):56-59.
被引量:20
8
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2003.
9
游雪晴,罗晖."低碳经济"离我们还有多远?[N].科技日报,2007-7-22.
10
潘家华.2005,低碳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技术分析
共引文献
885
1
陈弘,谢子涵,王馨瑶.
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22(9):75-82.
被引量:6
2
吴严鹏,王文晶,魏宇飞,孙艺.
煤炭产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及低碳发展路径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6):67-75.
3
韩汉君,张逸辰.
货币政策规则对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基于DSGE的政策模拟研究[J]
.金融发展,2023(1):15-29.
4
杨吉超.
福建省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1):92-93.
被引量:1
5
陈晓春,张喜辉.
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
.消费经济,2009,25(2):71-74.
被引量:102
6
郑少露,吴仁海,阮文刚.
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6):199-204.
被引量:22
7
欧清玲.
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汽车业转型发展研究[J]
.海峡科学,2010(11):49-51.
被引量:2
8
雷军,张利,张小雷.
中国干旱区特大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11,34(5):820-829.
被引量:23
9
郝卓莉.
石家庄低碳经济下CO_2排放的控制措施[J]
.科技风,2010(20).
10
陈江美,李志英.
Approach and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Low-carbon Communities[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7):97-10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2
1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被引量:1055
2
李鸿昌.河南投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分析及政策建议[R]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15.
3
发改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M]{H}北京:国务院,2009.
4
张百新;林嵬.河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吹"中原突围”冲锋号[N]河南日报,2010(24).
5
郎咸平.产业链阴谋[M]{H}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6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H}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7
苏璟,谭忠富,严菲.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计算方法及其实例分析[J]
.中国能源,2008,30(8):26-29.
被引量:19
8
剧乂文,李恒.
建设河南粮食核心区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3):31-32.
被引量:5
9
吴彼爱,高建华,徐冲.
基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河南省碳排放分解分析[J]
.经济地理,2010,30(11):1902-1907.
被引量:42
10
范况生.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河南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
.特区经济,2011(2):194-19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肖静.
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13(6):136-137.
被引量:1
2
赵培华.
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34-3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郭超.
河南省区域文化事业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意义[J]
.前沿,2013(24):13-15.
被引量:1
1
李金磊,王化,孙蕊.
农机企业应对全球经济严峻形势的思考[J]
.农业装备技术,2009(4):54-55.
2
林燕,周雨,杨晗,付雪菲.
低碳经济对湖北产业结构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3(23):128-129.
3
刘光溪.
博弈与共赢(上)——论应对入世的十大关系[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1):4-6.
4
深圳双创周[J]
.现代营销(上),2016(12):54-54.
5
罗奇.
全球经济模式正面临调整[J]
.西部广播电视,2008,29(10):19-19.
6
楼迎军.
入世后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适应[J]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2(7):7-10.
7
曾庆道,杨金华,杨幸丽.
积极调整适应新常态 主动作为谋求新发展——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18):36-40.
8
俄总理承认遭遇经济问题[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15,0(9):21-21.
9
丹尼尔·奥尔特曼.
中国经济增速将影响全球[J]
.海外经济评论,2007(12):11-12.
10
郭志达,王岩.
产业结构适应低碳经济要求调整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5):56-58.
当代经济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