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高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大学生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和方式,高素质的大学生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在大学招生连年扩招的形势下,改革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探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大学培养单位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大学生教育,改革培养模式,对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以及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
孙京江
机构地区
太原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
出处
《沧桑》
2011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高科技人才
培养模式
分类号
C964.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李治,杨杏芳.
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进的“四阶段论”——兼及“后素质教育阶段”的提出与开启[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2):131-134.
被引量:18
2
贺佃奎.
当代英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J]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08,24(4):5-7.
被引量:12
3
刘虎.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4):107-108.
被引量:13
4
何莉娜.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5):157-158.
被引量:7
5
[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商务印书馆,1963.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常建坤,李时椿.
中外成功创业者素质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4):66-69.
被引量:15
2
王伟廉,蔡映辉.
关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兼谈汕头大学教学改革的普遍意义[J]
.大学教育科学,2005(6):39-44.
被引量:13
3
袁馨泉.
高等学校教学理念的创新[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5):185-187.
被引量:18
4
费萍.
试论人才价值的含义[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6):150-152.
被引量:8
5
王树英,穆奎.
论高校创新型教师与人才的培养[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8):154-156.
被引量:7
6
徐兵.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1996,17(6):86-90.
被引量:8
7
杨叔子,余东升.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6):1-7.
被引量:203
8
[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M].李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3.
9
[美]伯顿·克拉克 王承绪 徐辉 译 第17.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29-231,310页.
10
王伟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研究,1997,3.
共引文献
46
1
黎红米,林震,谢柱军.
国外高校外向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延边党校学报,2009,24(6):120-121.
被引量:1
2
罗学东,罗文旭.
多伦多大学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S1):110-112.
被引量:7
3
蒋青,张毅,胡敏.
创新课程体系 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通信类人才[J]
.科学咨询,2008(1):94-94.
被引量:2
4
廖婉华.
浅析艺术设计实践课学生成绩的考核依据[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60-60.
5
金潇明,周劲松,文益民,彭跃湘.
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4):42-44.
被引量:6
6
金潇明,周劲松,文益民,彭跃湘.
湖南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27):55-58.
被引量:12
7
周劲松.
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模式选择与功能实现[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5):94-96.
被引量:2
8
廖婉华.
浅析艺术设计实践课学生成绩的考核依据[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3(4):98-100.
9
方亮,唐世明,罗莎.
产学互动:大学生成才路径新探[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1):107-110.
被引量:1
10
任改莲,张泽生,阮美娟,赵征,张民.
实施“3+1”教学模式 提高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J]
.中国轻工教育,2010,13(1):71-72.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7
1
张林.
研究生培养教育之我见[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4):373-376.
被引量:1
2
莫建文,林基明,张顺岚,张文辉.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工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4):54-55.
被引量:7
3
邓光,曹雨平.
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14):70-73.
被引量:7
4
罗盛旭,胡广林,梁振益,闫慧,王雅娟.
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187-190.
被引量:8
5
张帆,边龙龙,杜冰,刘旭.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的改革与实践——以包装印刷类专业为例[J]
.河北企业,2014,0(8):100-100.
被引量:2
6
卢新文.
工科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9):238-239.
被引量:1
7
刘亚珍.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
.职教论坛,2015,31(11):57-60.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1
1
刘畅.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9,0(4):13-16.
1
孟恒芳.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J]
.中国培训,2015,0(07X):131-131.
被引量:2
2
董娇.
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121-121.
3
黄伟.
浅谈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J]
.青春岁月,2011,0(22):104-104.
4
马于强.
关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120-122.
被引量:19
5
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0(9):25-25.
6
迟作辰.
面向21世纪改革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7,0(3):6-9.
7
娄安钢.
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认识与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0(S1):19-20.
8
刘朝晖,万宇.
面向市场需求,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114-116.
被引量:1
9
范华汉.
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46(2):51-54.
被引量:1
10
梁建华.
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改革问题与建议[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3):154-156.
被引量:12
沧桑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