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评价
被引量: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经济环境因子、技术因子和自然禀赋因子,利用三个因子的贡献率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权重,计算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
叶依常
黄明凤
机构地区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49,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因子分析
指标体系
分类号
F20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73
同被引文献
123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63
参考文献
4
1
任福兵,吴青芳,郭强.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科技与经济,2010,23(2):68-72.
被引量:60
2
朱守先.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
.开放导报,2009(4):10-13.
被引量:64
3
王中英,王礼茂.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5):88-91.
被引量:153
4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太平洋学报,2005,13(11):79-87.
被引量:106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何建坤,苏明山.
全球气候变化与21世纪我国能源发展战略[J]
.中国环保产业,2002(2):30-31.
被引量:3
2
何建坤,刘滨.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740-743.
被引量:147
3
郎一环,王礼茂,王冬梅.
能源合理利用与CO_2减排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4):28-34.
被引量:25
4
HongboChen,HuaiguoHu,JiahuaPan.
Low Carbon Development: Challenges for China as a Rapidly Industrializing Developing Country[J]
.China & World Economy,2005,13(2):64-77.
被引量:8
5
张鹏,马小红.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5):264-268.
被引量:17
6
钱振为.
单位GDP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模式[J]
.中国能源,2005,27(5):10-14.
被引量:5
7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被引量:580
8
张雷.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
.地理研究,2006,25(1):1-9.
被引量:127
9
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M].London:TSO,2003.
10
Nicolas Stern.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共引文献
373
1
HE Binbin,SHENG Yu,CAO Wei,WU Jichun.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Northern Xinjiang in 1961–2017,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20,30(2):249-265.
被引量:4
2
张磊,李贺旋.
山东工业低碳转型进程、特征及对策——基于脱钩理论视角[J]
.山东宏观经济,2022(1):90-96.
3
王小李,谷建龙,郑丽,胡吉敏,木劲光.
基于可变模糊分析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探索[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24-28.
被引量:8
4
朱臻,黄敏,沈月琴.
浙江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和比较分析[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29-33.
被引量:3
5
居欣,马晓梅,楼崇.
世界各国低碳发展的态度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30(5):45-48.
6
任高飞.
低碳经济发展及其绩效评价[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73-75.
被引量:5
7
鲁贵宝.
市场产权下的浙江低碳经济发展实践与启示[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2):52-55.
8
刘丹,衣东丰,张一清.
烟台市碳排放现状及发展低碳经济策略[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4):25-30.
9
张炜铃,许申来,焦文涛,陈卫平.
北京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2):57-61.
被引量:4
10
范基平.
低碳城市研究综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478-48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23
1
董正信,耿晓玉,杨晶晶.
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评价[J]
.统计与管理,2011(1):17-20.
被引量:5
2
张风波.
试论交通货运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J]
.中国社会科学,1987(1):63-74.
被引量:3
3
戴西超,谢守祥,丁玉梅.
技术—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5,21(03X):29-32.
被引量:31
4
章波,黄贤金.
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22-25.
被引量:103
5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被引量:580
6
周娴,李文军.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估:模型与案例[J]
.探索,2006(2):90-92.
被引量:11
7
王志宪,林丽,虞孝感.
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设置与评价——以南京市为例[J]
.城市问题,2006(4):17-21.
被引量:19
8
郝晓辉.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J]
.世界环境,1996(1):11-13.
被引量:33
9
袁志彬,任中保.
德尔菲法在技术预见中的应用与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0):217-219.
被引量:33
10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被引量:1054
引证文献
19
1
杨一平,周妍.
第三产业碳强度驱动因素分解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经济视野,2013(17).
2
周楠.
低碳工业的内涵与评价[J]
.鄱阳湖学刊,2012(1):24-30.
被引量:3
3
吴雪,陈锦,李爽.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企业经济,2012,31(6):11-14.
被引量:28
4
杨念,孙文生,王蔚宇.
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917-3921.
被引量:3
5
贾卫萍,朱怡蓉.
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评价[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6-9.
被引量:3
6
范柏乃,张维维,贺建军.
我国经济发展测度指标的研究述评[J]
.经济问题探索,2013(4):135-140.
被引量:10
7
唐德才,仲凤霞,沈子琦.
我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评价分析[J]
.商业研究,2013(5):198-203.
被引量:2
8
左守秋,何树.
“绿色经济”浪潮下企业提升环境竞争力的思考[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21-23.
9
秦军,唐慕尧,刘雪丽.
低碳经济发展的灰色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2014,30(4):14-18.
被引量:3
10
孙晓艳.
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绿色科技,2014,16(10):280-282.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李梦茹,周黎.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
.内蒙古统计,2023(1):15-18.
被引量:1
2
蔡宏宇.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研究——以湖南数据为例[J]
.求索,2014(8):57-61.
被引量:3
3
唐德才,仲凤霞,沈子琦.
我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评价分析[J]
.商业研究,2013(5):198-203.
被引量:2
4
孙梅.
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
.探索与争鸣,2013(11):84-88.
被引量:3
5
刘春蓉.
低碳经济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Tri-Carbon模型[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2):201-206.
6
贾媛.
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小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16-17.
被引量:4
7
吴敏.
低碳工业振兴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17-18.
被引量:1
8
齐晓燕,郭丕斌.
煤炭低碳化技术创新研究进展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4):211-215.
被引量:5
9
杨浩昌,李廉水,刘军.
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行业差异——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2):147-162.
被引量:21
10
张寒松.
基于AHP方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J]
.应用能源技术,2014(4):5-9.
1
李娇.
农村经济发展推力对城乡统筹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
.中外企业家,2014(5Z):19-19.
2
王红领.
创新不足与低工资的困扰[J]
.创新科技,2006(7):18-19.
被引量:3
3
赵兴元.
欠发达地区国企HR管理[J]
.人力资源,2003(5):25-26.
4
韩雪,樊相宇.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38(11):30-34.
被引量:12
5
颜秉军,孟丽,石宁,姜涵.
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分析[J]
.绿色科技,2017,19(8):205-208.
6
李丽莎.
我国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经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角度[J]
.特区经济,2011(6):295-297.
被引量:13
7
陈惠娟.
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科学发展[J]
.人民论坛,2009(15):36-37.
8
郭宝棋.
低碳经济下城市可持续发展浅析[J]
.商,2016,0(25):78-78.
被引量:1
9
叶海景.
温州民间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3):74-76.
被引量:1
10
杨国庆,杨秋芬.
通辽市城镇化发展刍议[J]
.内蒙古统计,2011(4):13-14.
统计与决策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