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瞬间的永恒——现代性的文化阐释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一种审美意义上,尼采赞美瞬间、推崇新颖,表达出一种对于未被玷污的断裂的当下渴望。审美的意义暗示了对现代人的鼓动,人们可以在文化的意义上像创造艺术品一样创造自己。现代性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文化而存在。
作者 安丽霞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5,共3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第98-99,100,110,113,127,130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 2米歇尔·福柯.《福柯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第237-238页.
  • 3戴维·罗宾逊:《尼采与后现代主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5、72页.
  • 4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 5房龙:《人类的故事》,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第180-181页.
  • 6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1页.
  • 7约翰·拜利:《音乐的历史》,太原:希望出版社,2003年,第24页.
  • 8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 9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西方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671、671、685-686页.

共引文献4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