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本构建中的他观与自观——关于秀山花灯文献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回顾秀山花灯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到围绕命名过程而展开的对地方性文化样式的"自观"与"他观"不断交织的演进历程,这其中呈现出来的国家与地方的互动以及表述中的主位与客位的变迁,呈现出当代中国文化认知中的官方—民间二元结构,这既是理解秀山花灯的重要起点,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值得反思的重要问题。
作者
刘壮
李玲
机构地区
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重庆社会科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143-146,172,共5页
Ethnic Art Studies
基金
重庆市2009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重大课题"秀山花灯研究"
关键词
秀山花灯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述
文本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64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1
徐新建.
寻找“本文”[J]
.文艺研究,1997(1):85-87.
被引量:20
2
袁联波.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秀山花灯[J]
.文艺争鸣,2007(11):167-169.
被引量:6
3
彭兆荣.
民族志视野中“真实性”的多种样态[J]
.中国社会科学,2006(2):125-138.
被引量:77
4
向云驹.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哲学问题之三[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4):63-72.
被引量:48
5
徐新建.
“本文”与“文本”之关系——人类学的研究范式问题[J]
.凯里学院学报,1998,22(4):40-44.
被引量:16
6
姚祖恩.
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艺术——秀山花灯探源[J]
.中国民族,2005(11):68-69.
被引量:4
7
李菲.
遗产名录与族群整合[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3):16-2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61
1
向云驹.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哲学问题之一[J]
.文化遗产,2009(3):1-10.
被引量:34
2
姜明,周新林.
浅论康巴藏族锅庄的健身价值[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4(5):20-21.
被引量:4
3
齐爱民.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法律问题[J]
.电子知识产权,2007(5):22-25.
被引量:26
4
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4页.
5
汤因比 曹未风译.《历史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5-18页.
6
列维-斯特劳斯 杨德睿译.《神话与意义》[M].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年.第16页.
7
涂尔干 莫斯 汲哲译.《原始分类》[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
维柯.《新科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8页.
9
马歇尔·萨林斯 赵丙祥译.《文化与实践理性》[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
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M].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1页.
共引文献
164
1
邱硕.
城市与科幻的双向赋予:科幻文学的成都书写[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3):1-11.
2
陈泉宇,巴胜超.
多样与共生:文学人类学的团队互文性[J]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3(2):154-174.
3
严可健.
跨界交流中的“元宇宙”[J]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1(1):36-43.
4
娥满,李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维审视:概念定位、学术运动与日常生活实践[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99-105.
5
徐新建.
学科“下乡”、实践“进城”、文学“在线”——人类学研究的个人简述[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1):1-10.
6
王秀娟.
秦家大院“内源式”旅游开发模式评价[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7-98.
被引量:3
7
侯献国.
丹巴羌族“思乡曲”的人类学阐释[J]
.民族艺术研究,2006,19(6):46-50.
被引量:4
8
阮云星.
民族志与社会科学方法论[J]
.浙江社会科学,2007(2):25-34.
被引量:23
9
彭兆荣.
“遗产旅游”与“家园遗产”:一种后现代的讨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5):16-20.
被引量:25
10
孙九霞.
旅游人类学在中国[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2-11.
被引量:28
同被引文献
82
1
李烨鑫.
生态失衡状态下的民间艺术团体发展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5):135-140.
被引量:1
2
应杰.
论巴塘弦子舞蹈的表现形式[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4):63-67.
被引量:3
3
邓小娟.
甘肃秦安羊皮鼓祭礼舞蹈的遗存[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4):8-13.
被引量:2
4
宋俊华,杨慧红,安婧.
蓝田瑶族“舞火狗”的文化类征与保护价值[J]
.文化遗产,2010(3):147-151.
被引量:4
5
戚序,安晖.
秀山花灯灯彩特征分析及文化价值初探[J]
.知识经济,2008(3):92-93.
被引量:2
6
陶少华,田敏.
民族精英推动秀山花灯传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6):71-74.
被引量:4
7
梁釗韜.
滇西有关民族原始社会史調查材料初释[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10(3):10-24.
被引量:1
8
赵绵池.
艺术表演团体双轨制的有益探索——民间艺术表演团体的兴起[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37-41.
被引量:2
9
傅谨.
艺术学研究的田野方法[J]
.民族艺术,2001(4):9-19.
被引量:24
10
钟敬文.
民俗学:眼睛向下看的学问——在田传江同志与北师大研究生座谈会上的致辞[J]
.民俗研究,2001(4):143-14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5
1
罗婉红.
寻根传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舞蹈学术史的回顾与评述[J]
.民族艺术研究,2018,31(2):173-182.
被引量:10
2
陈雷.
重庆秀山花灯班存续现状及其发展路径[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1):40-51.
3
刘晓娟.
秀山花灯的艺术风格及传承现状[J]
.尚舞,2023(8):115-117.
4
聂麒赞.
文化资本理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的研究路径——从秀山花灯现有研究出发[J]
.内蒙古艺术,2015,0(1):100-103.
5
刘姝曼.
从艺术人类学视角探讨地方性文化符号建构——以济南堤口庄四蟹灯为例[J]
.民族艺林,2015(4):11-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许晓云.
中国民间舞蹈传承研究综述与反思[J]
.民族艺林,2019,0(2):78-86.
被引量:8
2
杨秀明.
新媒体时代"非遗"舞蹈女性参与研究综述[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2):75-81.
被引量:3
3
王萍,刘敏.
地理要素在传统无形文化传承中的空间印迹——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
.地理研究,2020,39(8):1807-1821.
被引量:25
4
杨秀明.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性别研究综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0(3):164-169.
被引量:3
5
岳永逸.
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以表演艺术类为例[J]
.民族艺术,2020(6):79-87.
被引量:23
6
高鸣.
“非遗舞蹈”的场域类型与当代表达[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6):86-90.
被引量:7
7
徐梦瑶.
农耕文化沉没背景下“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以翼城花鼓为例[J]
.尚舞,2023(10):120-122.
8
倪漫.
“后申遗”视角下芜湖铁画保护的路向模式探索[J]
.美术教育研究,2023(18):49-51.
9
熊妮.
我国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3(4):27-36.
10
张占敏.
1949年以来广西民族舞蹈发展的历史叠写[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4(2):73-84.
1
李光辉,董达飞.
俄、汉人名文化内涵及其比较[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4):122-127.
被引量:3
2
赵声攀.
非物质文化遗产:术语的使用及背景[J]
.中国市场,2012(52):99-100.
3
史青.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基于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视野[J]
.中国市场,2013(24):70-71.
4
罗岗.
“帝国”、国家与地方文化的命运[J]
.贵州社会科学,2009(1):70-73.
被引量:3
5
陈映婕,张虎生.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性与传承力[J]
.民族艺术研究,2011,24(3):9-14.
被引量:17
6
李少鹏.
韩国文物保护 考古发掘门槛高[J]
.大众考古,2015,0(11):95-95.
7
黄文富.
东兰武篆“goh liemx”现象文化考察[J]
.歌海,2012(5):86-87.
8
李春霞,彭兆荣.
无形文化遗产遭遇的三种“政治”[J]
.民族艺术,2008(3):7-18.
被引量:6
9
林升栋.
《跨文化传播研究文集》[J]
.品牌,2016(2).
10
张颖.
无形文化遗产的多重真实:以日本“和食”申遗为例[J]
.贵州社会科学,2014(3):16-21.
被引量:3
民族艺术研究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