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子夜》的三个话语世界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子夜》所描绘的年代与当下的市场经济时代有很大的相似性,后五四文学的人性解放意识与当下的后现代式个性自由悄悄达成一致。循着这些历史的相似之处,本文比照当下的文化语境重新阐释《子夜》中多元的话语世界:一是上海公债市场风云变幻的金融话语世界;二是现代中国都市的情欲话语世界;三是来自共产党领导下的纺织工人的革命话语世界。
作者
江腊生
机构地区
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8,共9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子夜》
金融话语
情欲话语
革命话语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瞿秋白.《读(子夜)》,《中华日报》1933年8月13日副刊《小贡献》.
2
乐黛云.
《蚀》和《子夜》的比较分析[J]
.文学评论,1981(1):110-120.
被引量:13
3
蓝棣之.《一个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一重评(子夜>》[J].上海文论,1989,(3).
4
茅盾.《子夜后记》,《茅盾序跋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5
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新疆日报》副刊《绿洲》1939年6月1日.
6
黎活仁.《茅盾回忆录与现代中国文学》[J].抖擞,.
7
曹万生.
茅盾在当下中国的意义[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2):95-101.
被引量:9
8
茅盾:《茅盾文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版,第255页.
9
王晓明.《惊涛骇浪里的自救之舟一论茅盾的小说创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2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10
吴组湘.《子夜》[J].文艺月报,1933,.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鲁迅.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3.
2
鲁迅.灯下漫笔[A]..鲁迅全集:第一卷[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A].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
茅盾.西洋文学通论[A].上海:上海世界书局,1930.
5
茅盾.汉译西洋文学名著[A].上海:亚细亚书局,1934.
6
茅盾.子夜[A].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7
恩格斯.致斐.拉萨尔[A].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8
曹万生.从悲剧与丑,看茅盾的产业意识[N].文学报,1996-07-25.
9
蓝棣之.一份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J].上海文论,1989,(3).
10
茅盾.<子夜>后记[A].子夜[M].上海:开明书局,1933.
共引文献
25
1
钟海林.
茅盾小说的经济视角和精神内核[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1):144-146.
被引量:2
2
朱晓燕.
《子夜》理性化倾向之探析[J]
.社科纵横,2006,21(12):95-96.
3
王建中,陆文采.
吴荪甫:民族资产阶级的巨子——茅盾《子夜》的人物分析之一[J]
.社会科学辑刊,1992(6):139-145.
被引量:1
4
易惠霞.
《子夜》中资本家形象在当代中国的意义[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1):112-114.
5
刘畅.
《子夜》的另一种解读[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19(2):60-64.
6
邵宁宁.
现代小说与社会分析——茅盾和我们[J]
.文艺争鸣,2007(5):60-67.
被引量:3
7
陈桂良,刘宏日.
论茅盾小说的“经济视角”及其当代意义[J]
.文艺争鸣,2009(1):98-102.
被引量:2
8
景春友,孙宇辉,王磊.
浅析《子夜》中吴荪甫形象的历史审美意义[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4,21(6):102-104.
被引量:1
9
陈思广.
审美之维——1928—2008年《蚀》的接受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78-84.
被引量:1
10
覃春琼,秦延良.
现代文学史教学应注重文本细读[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10):19-2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林冠.
在故乡体验异乡,在异乡寻找故乡——由新感觉派小说浅谈人与城的关系[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1):138-142.
被引量:1
2
吴福辉.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J]
.文学评论,1994(1):5-17.
被引量:48
3
刘迎秋.
新感觉派与张爱玲的都市情怀之异同[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6):30-33.
被引量:1
4
王涧.
是谁打败了吴荪甫——细读《子夜》[J]
.江汉论坛,2005(8):118-121.
被引量:3
5
(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三联书店, 1998
6
旷新年.
从界外思想[J]
.读书,1997,0(6):106-108.
被引量:4
7
石义彬,王勇.
福柯话语理论评析[J]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2010(1):26-33.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2
1
童妍.
浅谈都市之家的缺失、淡化与异化[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1):157-158.
2
苟恩建.
福柯视域下的矛盾——《子夜》主人公的解读[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5,0(12):293-294.
1
侯赛因.伊卜拉欣.
张恨水小说的话语世界与传统因缘[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68-71.
2
麻凤杰.
情感·革命·人性——《蛙》中姑姑形象探析[J]
.文学界(理论版),2012(5):49-50.
被引量:3
3
光辉.
试析小说《白雪公主》中的戏仿[J]
.前沿,2006(1):196-198.
被引量:3
4
何印丽.
再现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解读[J]
.青春岁月,2012,0(2):38-38.
被引量:2
5
刘波.
身体之苦与诗的梦想——论余秀华及其诗歌[J]
.长江丛刊,2015,0(33):67-73.
被引量:1
6
杜俊杰.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J]
.社科纵横,2008,23(6):171-173.
7
李晶莹.
舒位归属问题探析[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77-78.
8
张玫.
闲话剧本与文本的距离——简评电视剧《金锁记》[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9):80-81.
9
胡哲.
“八○后”文学的限度及走向[J]
.当代作家评论,2015(1):48-5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