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兰州市种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浅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实例调查等方法从产业规模、基地管理、加工包装、市场监管、质量检测等方面分析了兰州市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兰州市种子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建设制种基地、规范经营秩序、发挥协会作用等对策措施。
作者
柴宗华
陈年来
王生明
邓林昌
机构地区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兰州市种子管理局
出处
《种子科技》
2011年第4期5-7,共3页
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兰州市
种子产业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分类号
S339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1
蒋春明,孙克映,蒲威.
甘肃种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7):38-39.
被引量:2
2
耿月明.
种业应提升为国家安全战略[J]
.中国种业,2010(9):5-9.
被引量:22
3
张冕,张海琴.
宁强县种子市场现状及今后管理对策[J]
.种子世界,2010(12):4-5.
被引量:1
4
朱伯华,乐衡,李娅玲.
武汉市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253-256.
被引量:3
5
石多琴,杨青年.
我国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08,39(12):35-39.
被引量:11
6
马善团,黄鹂.
完善质量检测体系 严格种子质量监管[J]
.种子,2009,28(6):125-126.
被引量:2
7
朱浩军,杨晓兰,杨波.
平凉市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58-359.
被引量:1
8
王润琴,刘元寿.
甘肃省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作物杂志,2009(6):95-9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耿月明.
中国种业的历史变迁[J]
.中国种业,2004(7):30-32.
被引量:4
2
柳国华,陈志兴.
种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310-313.
被引量:7
3
朱伯华,杨玲,张金星,谢国生.
湖北省主要优势农产品及其产业带规划[J]
.湖北农业科学,2005,44(2):7-9.
被引量:5
4
佟屏亚.
中国种子产业形势及发展趋势[J]
.调研世界,2007(2):18-21.
被引量:6
5
胡晋,王世恒,谷铁城.现代种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
6
朱晓蜂.我国农作物种子产业市场的绩效问题与对策.种子科技,2005,(1):5-8.
7
王志本.行政体系种子公司体制改革的实践意义.种子科技,2005,(5):4-7.
8
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种业发展规划(2008年-2012年).2009.
9
王朝霞.我省特色农产品出口态势良好.甘肃日报,2009-08-23.
10
李红凯.互联网在种子调剂工作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00,(3):114-114.
共引文献
36
1
郑凌世.
关于甘肃农垦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甘肃农业科技,2009,40(3):44-45.
2
王润琴,刘元寿.
甘肃省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作物杂志,2009(6):95-97.
被引量:3
3
朱浩军,杨晓兰,杨波.
平凉市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58-359.
被引量:1
4
杨今胜,李小霞,柳京国,于淼,李洪胜,邓廷绪,王元仲.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策略[J]
.山东农业科学,2010,42(5):116-119.
被引量:12
5
朱伯华,朱德雄,汪志红,李娅玲,王凌锋,乐衡.
武汉市种苗产业发展的思考[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6):1500-1502.
被引量:3
6
李秀丽.
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种业发展[J]
.中国种业,2010(11):5-9.
被引量:27
7
马京波.
“黄海军演”的另一警示 中国种业亟需打造自己的“航母”[J]
.中国种业,2010(12):11-14.
被引量:1
8
石会娟,赵邦宏.
基于SWOT分析法的河北省种子产业竞争力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11,30(3):86-88.
被引量:5
9
赵铁锁.
提高优良品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浅见[J]
.中国种业,2011(7):29-31.
10
王津远,张志英,曾良明,涂庆,彭裕建,刘仰财,胡水秀.
江西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以水稻种业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0):194-19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7
1
宗文昊.
省级种子公司蔬菜种子经营的现状及思考[J]
.种子世界,2000(2):14-15.
被引量:1
2
李建阳.
西方国家种业管理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
.种子科技,2006,24(4):35-36.
被引量:1
3
许正嘉,罗新福.
安徽省蔬菜种子市场调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74-76.
被引量:1
4
钱虎君,李雪怡,庞鸿伟,张常军,戴珍,杨镒铭.
我国种子产业做强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
.种子科技,2010,28(10):1-5.
被引量:10
5
佟屏亚.
“种业新政”引发种业大震荡[J]
.中国种业,2011(3):8-10.
被引量:5
6
李全,李俊流,徐俊.
昆明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中国种业,2011(4):14-16.
被引量:3
7
邹宝德.
合肥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农村科技,2011(4):66-68.
被引量:1
8
汪宝卿,赵海军,王翠萍,刘开昌,张立明.
山东省种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
.中国种业,2011(6):27-29.
被引量:8
9
邹宝德,李志刚,骆婉.
合肥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9):397-398.
被引量:4
10
唐欣,邵长勇,张晓明,王子文.
现阶段中国种子产业的基本特征分析[J]
.中国种业,2011(7):3-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方连平,何志刚,冯恩东,钱卫红,张兆旭.
南京种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种业,2011(11):9-11.
被引量:5
2
孙雁冰,张士云,汪维云,刘玉恒,陈明.
安徽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8):80-8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黄晓珊,王晓梅,赵虎,胡燕萍,刘影.
推进十堰市现代化种业发展的对策[J]
.基层农技推广,2023(3):100-103.
被引量:2
2
孙雁冰,张士云,汪维云,刘玉恒,陈明.
安徽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8):80-86.
被引量:9
3
黄晓容,周杨,王金涛,张东,黄静.
垫江县全力推进“五点三区”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J]
.南方农业,2013,7(3):56-60.
被引量:2
4
史思茹,黄永东,余国新.
重庆种业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
.南方农业,2013,7(5):49-52.
被引量:1
5
赵汝坤,李建奇.
新形势下我国民族种业的发展策略[J]
.农业科技通讯,2014(10):4-6.
被引量:2
6
竺三子,刘鹏凌.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安徽省种业企业竞争力研究[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2):24-27.
被引量:2
7
王友莲.
安徽主要农作物种子被国外垄断的现状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8):325-326.
8
姜晓丽,杜永,王学红.
新形势下连云港市种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
.中国种业,2017(2):20-23.
被引量:1
9
管卫东.
巢湖市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2):42-43.
10
马玉峰,刘超,周维军,张存岭.
强化协同创新 推动濉溪种业健康发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7):159-160.
1
陈金宏,季万红,邵耕耘,朱士礼,张雅东.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浅析[J]
.植物医生,2002,15(2):15-15.
2
董亚军.
白水县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浅析[J]
.陕西水利,2016(S1):216-217.
被引量:1
3
叶炜.
铜川市吕村河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对策浅析[J]
.陕西水利,2010(6):147-148.
4
程岩.
浅析影响拜泉县发展优质大豆生产的因素及对策[J]
.现代化农业,2005(8):29-30.
5
王兆富,胡美静,苏毅,李惠平,李晓花,刘仕芹.
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浅析[J]
.新农村(黑龙江),2011(9):30-32.
被引量:1
6
徐金彪,董开宇,江延朝.
绥化市粳稻生产主要障碍因素与技术对策浅析[J]
.中国农技推广,2007,23(5):39-40.
7
钟继祥.
广安伏旱及防御对策浅析[J]
.四川气象,2003,23(1):34-34.
被引量:2
8
张弛,陈俊章,吕梅俊.
小麦梭条花叶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浅析[J]
.上海农业科技,2006(4):58-59.
被引量:2
9
艾新龙,魏先尧,陈胜才,文铁军.
荆门市2004年中稻稻曲病严重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浅析[J]
.湖北植保,2004(6):15-16.
10
蒋万启.
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2):39-39.
被引量:1
种子科技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