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不稳的成因及杂种纯度解决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不管两系法还是三系法,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性的稳定性都是关系到杂交水稻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迄今这一问题仍尚未从根本加以解决。该文从遗传和环境内外两因子分析其育性不稳的成因,并探讨了采用遗传提纯法和核心种子技术、化学杀雄法、生理调控法以及标记去杂法四种途径解决杂种纯度。
作者
陈善福
左晓旭
舒庆尧
吴殿星
夏英武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核农所
浙江余杭市种子公司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9年第5期41-44,51,共5页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水稻
育性不稳
杂种
纯度
分类号
S51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0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230
1
江树业.
花培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J]
.种子,1996,15(1):35-37.
被引量:5
2
梁满中,陈良碧,张会勇.
超级杂交稻杂种优势基因组水平的转录因子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11-15.
被引量:5
3
陆魁东,黄晚华,王勃,张超.
湖南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估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38-40.
被引量:15
4
陆作楣,陶瑾.
稻麦良种繁育新技术——株系循环法[J]
.种子世界,1992(10):18-19.
被引量:10
5
范晓静,马小飞,王震,李雪垠,张芳凝,李桂冬,张淼,申芳嫡,马翎健.
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稳定性及恢复性[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4):53-58.
被引量:4
6
吴殿星.
苗期携带白化转型叶色标记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玉兔S的选育及应用研究[J]
.今日科技,2004(6):59-59.
被引量:5
7
舒庆尧.
苗期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白丰A[J]
.今日科技,2004(6):59-59.
被引量:6
8
邱振国,陈雄辉,彭海峰,陆燕朋,万邦惠,张浙峰,葛艳艳.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广州越冬繁殖的可行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4,19(5):25-29.
被引量:8
9
陈金节,张从合,王合勤,严志,蒋家平,虞勇.
自然低温环境胁迫单株选择法及其在广占63S原种生产中的应用[J]
.杂交水稻,2004,19(5):29-31.
被引量:3
10
陈世凯,叶尚,傅海平,陈朝俊,温瑞明,杨清波.
利用温泉热能与控光技术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研究与应用[J]
.种子,2004,23(9):86-8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5
1
林强,周天理,郑秀平,许明.
杂交水稻不育系提纯和去杂技术的探讨[J]
.福建稻麦科技,2001,19(S1):22-24.
被引量:3
2
杨烨,陈立云.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28-332.
被引量:2
3
王守海,杜士云,王德正,李成荃.
核质互作不育和光敏核不育聚合的粳稻不育系选育[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7):1289-1294.
被引量:15
4
李云,康淮,余后理,严长发,田发春,徐小红.
叶色标记在水稻育种及种子纯度鉴定上的应用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12-14.
被引量:8
5
张建平,党占海,吕鹏,王利民,赵利.
不同播种密度对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生长和育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3):22-26.
被引量:1
6
邓晓娟,常剑渊,肖层林,张海清.
影响两系杂交稻制种纯度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
.作物研究,2010,24(1):46-51.
被引量:12
7
杜士云,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吴爽.
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在海南的繁殖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94-99.
8
何强,邓华凤,庞震宇,舒服,张武汉,杨益善.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
.杂交水稻,2010,25(6):1-3.
被引量:3
9
陈善福,沈圣泉,吴殿星,夏英武,舒庆尧.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稻米理化品质和配合力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1,15(4):261-264.
被引量:12
10
潘晓飚,薛庆中,何道根,黄善军.
早红突A不同穗位颖花花粉育性的变异[J]
.杂交水稻,2002,17(2):41-43.
二级引证文献
57
1
刘新华,袁名安,陈金节,吴汉平,程渭树,颜贞龙.
高产高抗杂交水稻新品种农丰优2008的选育与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79-20581.
被引量:1
2
朱满山,汤述翥,顾铭洪.
RVA谱在稻米蒸煮食用品质评价及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59-64.
被引量:43
3
沈圣泉,舒庆尧,吴殿星,陈善福,夏英武.
白化转绿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白丰A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05,20(5):10-11.
被引量:29
4
方良俊.
NaCl胁迫下杂交稻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26(3):91-94.
被引量:1
5
杜士云,王守海,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爽.
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的育性和可恢复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6,21(4):69-73.
被引量:7
6
王际凤,陆作楣.
温敏核不育基因在籼型三系遗传背景下的育性表达[J]
.中国水稻科学,2006,20(5):487-492.
被引量:4
7
邱振国.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研究及利用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28-5230.
被引量:17
8
WANG Ji-feng,Lu Zuo-mei.
Fertility Expression of TGMS-Genes in the Backgrounds of indica CMS-lines,B-lines and R-lines of Hybrid Rice[J]
.Rice science,2006,13(4):243-249.
被引量:1
9
李云,康淮,余后理,严长发,田发春,徐小红.
叶色标记在水稻育种及种子纯度鉴定上的应用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12-14.
被引量:8
10
张培江,付强,占新春,吴爽.
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124-130.
被引量:4
1
关正君,杨学举,刘桂茹.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2002,6(4):30-34.
被引量:13
2
张家宏.
水稻不育系的花培提纯法[J]
.实用技术,1992(6):2-3.
3
杨文清,卢华金,林恭松,阮柏苗.
标记不育系标培8S选育初报[J]
.温州农业科技,2005(4):48-51.
被引量:4
4
王辉,王安东,胡振大,熊延军.
安徽省籼型两系不育系育性不稳的原因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520-522.
被引量:11
5
覃德斌.
珍汕97A一父多母提纯法[J]
.广西农学报,1996,0(4):1-5.
6
周常勇,赵学源,蒋元晖,龚祖埙,吴建华,陈作义.
温州蜜柑萎缩病毒的提纯法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3(1):92-95.
被引量:2
7
刘伯山,黄志国,冯树州,马小龙,杨孝喜,莫科生.
野败型水稻不育系中南1A的提纯及繁殖技术[J]
.杂交水稻,2016,31(1):21-22.
被引量:1
8
籍贵苏,杜瑞恒,李素英,吕芃,侯升林,李志远.
高粱茎秆糖分的积累变化及遗传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9,24(B08):38-41.
被引量:7
9
周天理,郑秀萍,陈金泉,吴建镇,张功宙,黄琪玉.
遗传提纯法的原理和方法[J]
.福建稻麦科技,1991,0(4):25-28.
10
陈大洲,邓仁根,肖叶青,李名迪.
三系细胞质在两系法杂种优势的利用探讨[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S3):39-41.
被引量:1
中国农学通报
199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