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透皮制剂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透皮制剂称经皮给药系统,指药物经由皮肤给药途径转运至局部组织或全身血液循环而发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透皮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有其独特优点: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等[1]。现从透皮给药剂型、基质与辅料、制备工艺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
蒋喜巧
机构地区
郑州市中医院药剂科
出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5期159-160,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关键词
透皮制剂
剂型
辅料
制备工艺
分类号
R283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阳晨,彭小玲.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90-91.
被引量:3
2
彭小凤.
七星针叩刺配合自制中药外搽剂为主治疗斑秃43例[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24-24.
被引量:2
3
马蓉,管玉珠,宋龙,李雪琴.
用正交实验法对巴布剂基质配比的研究[J]
.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28(3):43-44.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雷莉,陈鹰,赵雅静.
灯盏细辛注射液致不良反应3例[J]
.中国药事,2004,18(11):702-703.
被引量:10
2
苏全胜,翟金盛,包知达.
静滴脉络宁注射液致迟发性过敏反应6例[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0):999-1000.
被引量:4
3
高蕊,翁维良,张燕萍.
清开灵冻干粉针剂药物过敏试验及临床意义[J]
.中国药物警戒,2005,2(3):141-143.
被引量:10
4
胡喜梅,周水阳,陆翠,何桂钧,朱碧辉.
长期服用秋水仙碱致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2):114-114.
被引量:8
5
齐雪娟.
七星针加心理暗示治疗斑秃86例[J]
.中国针灸,1996,16(10):11-11.
被引量:7
6
李增贵.中药治疗脱发18例[J].中医杂志,1980,2(11):66-66.
7
谷玉琴 姜丽君.液氮冷冻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斑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184-184.
8
董世英.梅花针治疗秃发症23例初步报告[J].山西医药杂志,1960,3(3):64-64.
9
陈可冀.5种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疗效标准(草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7(1):56-56.
10
王光超.皮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91.
共引文献
22
1
张兴洪,刘彦群,魏志平,田美华,马海军.
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煎剂对阿霉素诱导的猪毛囊细胞凋亡的影响[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4,24(5):386-389.
被引量:3
2
沈静,郭立玮,潘林梅.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52-54.
被引量:23
3
陶建武,薛大权,余敏.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概况[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423-424.
被引量:9
4
何华,张玉春,焦凯.
巴布剂的研究进展[J]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154-156.
被引量:9
5
徐瑾,杨永华.
巴布剂应用于中药领域的研究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2006,22(1):81-83.
被引量:11
6
柯仲成,曹国将,韩小祥.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25(2):56-58.
被引量:2
7
张萍,付强,任永申,肖小河.
近五年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07,9(1):30-32.
被引量:10
8
周彩明,封棣,肖进进,王慧萍,杨全力.
新型药物载体——巴布剂[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2):120-122.
被引量:7
9
徐敏,马伟斌.
巴布剂的研究及新方向[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272-1274.
被引量:17
10
张永强,吴清,杜守颖,黎启武.
止痛贴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8):550-55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5
1
王宁华,张传汉,南登崑.
实验痛评测方法之一:压痛阈[J]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24(3):97-98.
被引量:18
2
杜景华,齐立卿,王金榜.
骨刺痛消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家兔模型血浆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05,27(2):151-152.
被引量:4
3
谢炜,赵伟宏,于林,鲍勇.
川芎提取物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根性疼痛的保护作用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5):496-499.
被引量:47
4
曾万玲,隋艳华,董学新,张宏炼,左建平.
颈椎温通胶囊对颈神经根炎大鼠体感诱发电位、行为学及病理学影响的研究[J]
.中成药,2009,31(12):1820-1823.
被引量:3
5
刘亚男,樊金伟.
巴布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黑龙江医药,2010,23(5):766-768.
被引量:17
6
陈博,詹红生,石印玉,程英武,林勋,王翔,张明才,李林,孔令军.
“骨错缝、筋出槽”病机学说及其动物模型的建立[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5):68-72.
被引量:34
7
徐荣,孙晶莹,沈鸿,李惠,金亚宏,原桂东,吴子伦.
活血通络膏对大鼠神经根性疼痛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181-183.
被引量:2
8
卢志明,唐占英,叶秀兰,施杞,王拥军.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1):61-64.
被引量:68
9
陈翠竹.
中医辨证施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1,18(1):88-89.
被引量:9
10
王久瑞,宫春明,马世杰,修俊娟,柳丽君.
痹痛灵药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及组方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98-9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师彬,王平,司淑媛.
颈痛舒贴片对大鼠神经根性疼痛的影响[J]
.中成药,2014,36(5):913-916.
1
张鹏,肖洪彬,闫雪莹,王信,何德义.
透皮促进剂在中药透皮制剂中应用的研究[J]
.黑龙江医药,1998,11(5):269-269.
被引量:1
2
颜晓燕,童志远.
彝族医药研究现状与展望[J]
.西南军医,2007,9(2):89-90.
被引量:4
3
杨福安,王京娥.
阿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467-468.
被引量:11
4
王琦.
中医男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续)[J]
.山东中医杂志,1994,13(5):215-218.
被引量:2
5
闫旭,张琦.
四逆汤研究现状与展望[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70-72.
被引量:6
6
王琦.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2):74-82.
被引量:94
7
曾翠琼,吕琳,庞声航.
壮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6,15(1):5-8.
被引量:1
8
李文旭,张绍琴.
矿物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基层中药杂志,1993,7(1):28-31.
9
易醒,黄丹菲,肖小年,胡仁胜,邓迎娜.
泽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331-333.
被引量:38
10
王承德.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10):17-18.
被引量: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