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道家“虚静”解读松尾芭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虚静"说源出于道家哲学,老庄认为道的基本特征就在于"虚"和"静"。虚静思想可以看作是主体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必需的心理状态,它要求主体心怀空明澄澈,超脱凡俗,从而获得精神解脱和心灵自由。芭蕉到达俳圣的前提也在于修心,通过"虚静"感受造化的变幻、实现与四时为友的理想。
作者 杨越
出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0-93,共4页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小西甚一.俳句の世界[M].讲谈社,2001.
  • 2王向峰.文艺美学词典[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89.
  • 3李玉麟.从芭蕉的名句追溯其美学理念的源泉[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3):39-43. 被引量:4
  • 4王勇,上原昭一.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思想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01.
  • 5徐小跃.禅与老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杜,1996.
  • 6王维国,王振怀.人间词话{M].喀伸维吾尔文出版社,2002.
  • 7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九州出版社,2003,52,54-55,57.
  • 8陈鼓应.1983.庄子今注今译上册[M].中华书局:117.
  • 9金谷治.1998.芭蕉における壮子江户期の老壮受容と□比して[J].日本思想史30:104.
  • 10金谷治.1998.芭蕉における壮子江户期の老壮受容と□比して[J].日本思想史30:103.

二级参考文献6

  •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年版..
  • 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中华书局,1984年版..
  • 3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M].台湾,1962.
  • 4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老子8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
  • 5本经训[M]//淮南鸿烈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
  • 6道德真经指归:卷7篇16[M]//正统道藏:第20册,台湾.

共引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