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传媒与流言传播关系的再思考--基于“抢盐”与“非典”流言传播的比较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每一次重大灾难对于人类而言固然是一种不幸,但对于研究者而言,却常常是一个观察社会的绝好机会。与8年前的“非典”一样,对于传播学者而言,2011年3月的日本地震是一个观察传媒与流言传播关系的特殊窗口。尽管这一次灾难发生在邻国,但因为引发的核辐射危机有可能波及到国内而同样引发了国民的恐慌,导致流言四起。
作者
胡翼青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3,共4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关键词
流言传播
“非典”
传播关系
传媒
传播学者
盐
研究者
核辐射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7
1
陈绚.
中国媒体应避免“期待性沉默”——析“非典型肺炎事件”中新闻传媒的“不作为”失控[J]
.国际新闻界,2003,25(2):34-39.
被引量:8
2
杜骏飞.
流言止于传媒的公信——透析“非典型肺炎事件”中的传媒危机[J]
.新闻记者,2003(3):38-40.
被引量:34
3
尹韵公.
对“非典”时期新闻传播的科学反思——SARS肆虐三周年祭[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4):49-54.
被引量:5
4
陈承等.《谣盐惑众》[J].南都周刊,2011,(11).
5
伊莱休·卡茨等编,常江译:《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第2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
胡翼青.
流言传播背后的结构性因素——以“叫魂”和“非典”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5(3):44-49.
被引量:8
7
胡翼青.
对“魔弹论”的再思考[J]
.国际新闻界,2009,31(8):38-41.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尹韵公.
对“非典”时期新闻传播的科学反思——SARS肆虐三周年祭[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4):49-54.
被引量:5
2
[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张洁,田青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1页.
3
[美]Daniel J.Czitrom.《美国大众传播思潮:从摩斯到麦克卢汉》,陈世敏译,台湾远流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第87页.
4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上)》,董乐山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第351页.
5
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8、58页.
6
Paul F. Lazarsfeld, Bernard Berelson&Hazel Gaudet, The People's Choice, p. 6,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8.
7
Shearon A. Lowery & Melvinl. De Fleur.《传播研究里程碑》,王嵩音译,台湾远流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第122页.
8
Shearon A. Lowery, & Melvinl. De Fleur.《传播研究里程碑》,第150、151页.
9
Everett M. Rogers/James W. Dearing.《议程设置的研究:现在它在何处,将走向何方》,常昌富/李依清编选.《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79页.
10
米切尔·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陈安全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序第1页.
共引文献
70
1
肖珺,胡文韬,董琪然.
生命叙事: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流言与武汉市民的集体行动[J]
.全球传媒学刊,2020,7(1):152-168.
被引量:4
2
解庆锋.
媒介使用、恐慌感对疫情期间社交媒体策展新闻的影响[J]
.国际新闻界,2021,43(5):43-64.
被引量:9
3
余建清.
网络条件下流言的传播机制与特点——非常态传播的个案研究[J]
.理论与现代化,2008(2):105-108.
被引量:4
4
李良荣,王晓梅.
2003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J]
.新闻大学,2004(80):3-12.
被引量:4
5
朱春阳,张国良.
2003年中国传播学研究回顾[J]
.新闻大学,2004(8):3-9.
被引量:2
6
周金玲.
应对公共危机的无效成本分析——以SARS事件为例[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5-79.
被引量:3
7
蒋晓丽.
从“第五媒体”到后现代文化——中国学者研究视域中的“手机短信”综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136-139.
被引量:6
8
龚新琼.
环境守望——危机传播中大众传媒的核心功能[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3):89-92.
被引量:7
9
陈艳.
对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2-67.
被引量:6
10
胡翼青.
流言传播背后的结构性因素——以“叫魂”和“非典”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5(3):44-49.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6
1
孙玮.
转型中国环境报道的功能分析——“新社会运动”中的社会动员[J]
.国际新闻界,2009,31(1):118-122.
被引量:37
2
靳志高.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探析[J]
.求实,2005(1):47-50.
被引量:21
3
马克·波斯特,戴阿宝.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英文版前言[J]
.国外理论动态,2005(7):33-36.
被引量:1
4
骆沙、喻国明.《“微博谣言”是个伪命题》[N].《中国青年报》,2011-09-11(3).
5
《报告称微博反腐已进入“剥洋葱”式深度挖掘时代》,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04/c_124178495.htm.
6
张金鹏.
波斯特忽略了什么:生产方式理论过时了吗?——对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理论的批评[J]
.南京社会科学,2008(2):27-35.
被引量:1
7
胡翼青.
流言传播背后的结构性因素——以“叫魂”和“非典”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5(3):44-49.
被引量:8
8
黄金桥.
公民意识刍议[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5):50-52.
被引量:1
9
周裕琼.
谣言一定是洪水猛兽吗?——基于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反思[J]
.国际新闻界,2009,31(8):51-54.
被引量:47
10
周裕琼.
网络新谣言研究--以胡斌'替身'说为例[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4):142-14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4
1
肖珺,胡文韬,董琪然.
生命叙事: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流言与武汉市民的集体行动[J]
.全球传媒学刊,2020,7(1):152-168.
被引量:4
2
郭静.
论微博反腐的正能量与负作用[J]
.当代传播,2013(5):74-76.
被引量:1
3
石义彬,林颖,吴鼎铭.
媒介技术史视角下的西方新媒体传播思想图谱[J]
.新闻界,2014(5):45-49.
4
宋祖华.
作为新闻的谣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与谣言关系的再思考[J]
.新闻大学,2017(5):61-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廉晶.
网络“情色反腐”的伦理问题分析[J]
.东南传播,2015(4):82-83.
2
普莎.
“后真相”时代舆情反转事件的成因及规制探析[J]
.西部广播电视,2020,41(5):50-51.
被引量:1
3
《国际新闻界》传播学年度综述课题组,刘海龙,吴欣慰,于瀛,秦艺丹,丁依然.
2020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21,43(1):27-48.
被引量:6
4
臧兵,何小菁,鲁翔.
新冠肺炎疫情谣言传播治理研究综述[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2):151-157.
被引量:4
5
杜智涛,罗湘莹,苏林森.
社会期待下的集体行动:媒介接触对公众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认知建构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22,44(4):53-77.
被引量:11
6
李红涛,刘于思,程萧潇.
数字符像事件的生成--短视频策展与新冠记忆的展演[J]
.国际新闻界,2024,46(4):90-112.
1
赵礼俊.
浅谈乡土新闻的挖掘与提炼[J]
.新闻传播,2011(7):69-69.
2
夏虹,沈淮.
体制创新:传媒发展的加速器——《绵阳晚报》发展模式的启示[J]
.新闻界,2002(6):39-41.
3
张雨.
新闻采访:在艺术的行列中前行[J]
.新闻传播,2010(10):37-37.
4
马红苓.
记者型主持人——电视节目的需要[J]
.魅力中国,2009(10):41-41.
被引量:4
5
孟建.
十年一剑,铸就中国电视民生新闻[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31(4):60-61.
被引量:7
6
编读往来[J]
.记者观察(下),2010(7):78-78.
7
张亚东.
体验采访须注意的关键问题[J]
.记者摇篮,2011(10):18-19.
8
杨绍伟.
民生新闻的“价值回归”[J]
.声屏世界,2010(2):53-54.
9
李有生.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的辉煌[J]
.记者观察(下),2010(1):1-1.
10
陈睿.
读报类节目存在的价值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
.新闻传播,2014,0(8X):173-173.
被引量:1
新闻记者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