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甲骨文、金文看阴阳五行的兴起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商周甲骨卜辞及金文中虽蕴涵阴阳观念,但其意义直观朴素,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所指的阴晴两种天象和"山之北水之南"两种地理位置。后世相关阴阳观念的演变,皆是在此基础上增衍而出的。
作者
薛立芳
机构地区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学与社会学系
出处
《兰台世界(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67,共2页
Lantai World
关键词
阴阳
五行
甲骨卜辞
金文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42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0
1
[10]庞朴.稂莠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7、60-61.
2
齐思和.中国史探研[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
刘翔.中国传续价傅观诠释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6.
4
萧良琼.从甲骨文看五行说的渊源[A].艾兰.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学说探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5
陈邦怀.
《小屯南地甲骨》中所发现的若干重要史料[J]
.历史研究,1982(2):126-130.
被引量:13
6
郭沫若.殷契余论·易日解[A].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7
胡厚宣.
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12(1):49-86.
被引量:123
8
常正光.阴阳五行学说与殷代方术[A]..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B].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256.
9
汪涛.殷人的颜色观念与五行说的形成及发展[A].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0
沈建华.从殷代祭星郊礼论五行起源[A].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142
1
刘钊.
出土文献与《山海经》新证[J]
.中国社会科学,2021(1):83-103.
被引量:12
2
叶舒宪.
神话学可以改写历史吗?——从鸿蒙的激活说起[J]
.中华文化论坛,2020,0(1):40-48.
被引量:2
3
韩鼎.
早期艺术研究中多学科证据的使用问题[J]
.形象史学,2020(2):6-34.
被引量:2
4
张雪松.
鼎俎与贞示——商代祖先祭祀问题探新[J]
.老子学刊,2020(2):149-161.
5
孔德超.
清华简《管仲》“阴阳五行”思想发微[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77-81.
被引量:1
6
謝博霖.
論《山海經》“折丹”爲“晳”字析書訛誤説[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22(1):147-149.
7
王子剑.
阴阳与政教:关于四时五行合流何以可能的再考察——重读《管子》中《幼官》《四时》《五行》诸篇[J]
.管子学刊,2020,0(1):20-27.
被引量:3
8
邓佩玲.
《尚书·尧典》“析因夷隩”与出土文献新证[J]
.古文字研究,2020(1):618-623.
9
刘云.
说“■”[J]
.古文字研究,2018(1):623-628.
10
刘宗迪,郭佳.
南极仙翁:寿星崇拜的缘起[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3):76-8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陈君.
认知范畴与范畴化[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1):99-101.
被引量:7
2
刘静.
典型水果的实证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31-32.
被引量:2
3
李葆卫.
范畴原型范例研究:一项基于汉语[瓜]范畴的实证研究[J]
.外国语文研究,2016,2(1):2-9.
被引量:2
4
欧阳八四.
《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经脉循行比较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6,33(5):98-101.
被引量:9
5
白红霞,剧静宜,臧文华,蔡永敏.
阴阳概念源流梳理[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9):4243-424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李建林.
关于近于凸函数族的Fekete-Szeg问题的注记[J]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0,16(1):1-3.
2
刘宁,贾春华.
中医阴阳之原型标准与原型构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6059-606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朱潇旭,杨芙蓉,鄢黎,李晓娟,邹小娟,陈家旭.
从中医阴阳理论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现象对抑郁症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0):5758-5762.
被引量:5
2
李子祎,罗煊之,刘慧林.
基于“络以通为用”理论浅析刺络放血治虚[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11):1274-1277.
被引量:5
3
闫新宇,王俊阁,王曼,赵竞一,韩金帅.
从“质能转换”论中医之阴阳[J]
.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3):144-147.
被引量:1
4
赖敏,贾春华.
明清及以前舌诊理论中的颜色隐喻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7):960-964.
被引量:3
5
李湛,贾春华.
中医阴阳思维的实证研究进路探讨[J]
.中医杂志,2023,64(19):1945-1949.
1
北京古北水镇 北方的江南水乡[J]
.风景名胜,2017,0(4):22-22.
2
牟发松.
六朝时期湖北地区的自然灾害述论[J]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1998,0(1):8-13.
3
傅忠庆.
古镇美景夜更浓[J]
.中国报业,2016,0(12):8-8.
4
晓农.
北水南火:中国的旷世之灾[J]
.文史精华,2000(9):38-42.
5
潼关名胜古迹简介[J]
.陕西档案,2003(2):36-37.
6
崔若男.
身体与象征:周代以前中国的“左”“右”尊卑观[J]
.文化遗产,2015(1):89-97.
被引量:4
7
古代地名 爱用“阳”字[J]
.新青年(珍情),2016,0(6):64-64.
8
侯宏堂.
阴阳观念形成和发展的三大文化背景[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44-46.
被引量:1
9
杨剑.
古北水镇的江南气息[J]
.神州,2015,0(19):88-89.
10
王奇.
喷水洗的纹饰和易经卦画[J]
.南方文物,1992(3):96-97.
兰台世界(下半月)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