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诗经·甘棠》事志考释到送法下乡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诗经·甘棠》一诗,作于西周初年,原本只是一首召南百姓追念曾经施与他们恩泽的爱民官员——召公奭的抒情诗,与"甘棠听讼"并无必然关联。可是在汉儒的注疏中,原本形象抽象模糊的召公,却被建构成一个追慕王道政治理想的道德家,以及深入民间听讼决狱的苦行者。召公听讼断狱,乃是《甘棠》所述之"事";召公爱恤百姓以及百姓因报恩而思念召公,则是《甘棠》所述之"志"。但是这种具体的"事"与"志",并非源自《甘棠》本身的记述,而是出于汉儒的刻意建构。汉儒之所以将二者联系起来,或许是因为这首反映周初"德教"政治兴起的抒情诗,恰好与汉代儒家政治的逐步兴起吻合,既昭示了儒家政治理念的复活,也预示了循吏政治实践的来临。然而从古典中国循吏的司法实践来看,虽然"送法下乡"有其自身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是同样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循吏"送法下乡",实际上也不是一种常规化与制度化的安排,只是一种"因人而异"的非常举措。
作者 徐忠明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81,共16页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基金 徐忠明所承担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明清时期中国司法构造及运作原理研究>(10AFX0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明清时期法律知识的传播与接受>(GD10CFX02)的初步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8

  • 1“《诗经》讲义稿”,载《傅斯年全集》第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页.
  • 2王彩梅.召公奭与西周燕国的建立[J].北京社会科学,1994(3):112-119. 被引量:5
  • 3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载《古史辨自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4谭嗣同.《仁学》卷上,载《谭嗣同全集》,三联书店1954年版.
  • 5苏力.崇山峻岭中的中国法治——从电影《马背上的法庭》透视[J].清华法学,2008,2(3):7-13. 被引量:59
  • 6方大湜.《平平言》卷一"不必亲身私访",收入黄六鸿.《官箴书集成》第7册,黄山书社1997年影印版,第617页.
  • 7袁守定著《图民录》卷二"勿行访",载黄六鸿.《官箴书集成》第5册,黄山书社1997年影印版,第200页.
  • 8刘衡.《自治官书不分卷》,载黄六鸿.《官箴书集成》第6册,黄山书社1997年影印版,第77、80、95、101-103页.
  • 9袁守定.《图民录》卷二"骨肉兴讼当有以感动之",收入《官箴书集成》第5册,黄山书社1997年影印版,第201页.
  • 10徐忠明:"'灋'的故事:早期中国司法的起源与理念",收入徐忠明著《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27-342页.

二级参考文献75

共引文献173

同被引文献116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