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博尔赫斯小说创作的交织循环与无限延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博尔赫斯的作品以迷宫般的结构和深邃的哲学意味见长。时间和空间的哲理阐释、存在的荒谬、个性的磨灭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探究,都是博尔赫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这种看似纯粹的文本和语言游戏恰是博尔赫斯的创作特色。迷宫般的结构以及循环、交织的意象是博尔赫斯小说的表层结构,实质上表达了博尔赫斯对宇宙及人生的思考,同样拥有深邃的思想。
作者
李泽晖
机构地区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8-90,共3页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关键词
博尔赫斯
交织
循环
隐喻
无限延展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陈林群.迷宫中的博尔赫斯.河北学刊,1997,(06):64-64.
2
[阿根延]博尔赫斯.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M].王永年,译.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3
余华.
博尔赫斯的现实[J]
.读书,1998,0(5):106-113.
被引量:15
4
张素玫,祁晓冰.
博尔赫斯的叙事游戏——《交叉小径的花园》解读[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34-37.
被引量:5
5
陈平.
智者的心灵世界──博尔赫斯文学透视[J]
.江苏社会科学,1999(3):146-149.
被引量:7
6
王钦峰.
释博尔赫斯“无穷的后退”[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94-100.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赵毅衡.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J]
.文学自由谈,1998,0(3):107-109.
被引量:33
2
王钦峰.
释博尔赫斯“无穷的后退”[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94-100.
被引量:12
3
穆厚琴.
残雪:试图建造“迷宫”的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9):85-87.
被引量:1
4
龚丽平.
解读纳博科夫和博尔赫斯作品中的无穷极限[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6):104-105.
被引量:1
5
楚金波,卢先龙.
论博尔赫斯迷宫文学的表现手段[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04-106.
被引量:3
6
《死于自己迷宫的阿本哈坎-艾尔-波哈里》.《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第308页.
7
《吉诃德的部分魔术》(“Partial Magic in the Quixate”).《博尔赫斯文集》(文论自述卷),第32—33页.
8
Robert Alter, Partial Magic : The Novel as a Self-Conscious Genr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p.245.
9
《巴别图书馆》.《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第125,125—126页.
10
《接近阿尔莫塔辛》.《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陈众议编.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第541,542,542页.
共引文献
32
1
尤红娟.
迷宫意识与生存困境——解读博尔赫斯小说《永生》[J]
.小说评论,2009(S1):201-204.
被引量:3
2
田苗.
《死亡与罗盘》玄学侦探小说特征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5):47-48.
被引量:2
3
于希华.
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悟[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6):60-61.
4
穆厚琴.
残雪:试图建造“迷宫”的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9):85-87.
被引量:1
5
楚金波,卢先龙.
论博尔赫斯迷宫文学的表现手段[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04-106.
被引量:3
6
吴金涛.
一与多:博尔赫斯小说艺术的哲学渊源[J]
.甘肃社会科学,2007(2):78-81.
7
纪敏.
真实的死亡——解读博尔赫斯《另一次死亡》[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5):120-121.
被引量:1
8
姚新勇.
被遮蔽的博尔赫斯——沉默历史的讲述与凝听[J]
.国外文学,2009(2):112-118.
9
倪玲颖.
受容与变容——论博尔赫斯对余华创作的影响[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5):45-49.
被引量:4
10
张其军.
《永生》中的永生——对博尔赫斯小说《永生》的解读[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25-28.
被引量:3
1
赵柏田.
岩中花树[J]
.山花,2006(8):4-49.
2
张晶.
我的精神境界[J]
.东西南北(大学生版),2005,0(6):71-71.
3
车延高.
灵感不是风吹来的幻想[J]
.厦门文学,2012(1):49-54.
4
房雁冰.
大学又一天[J]
.东西南北(大学生版),2005,0(1):81-81.
5
姚辉.
马或者我的故事[J]
.山花,1998,0(5):42-45.
6
马笑泉.
博尔赫斯与中国古典小说——谨以此文祝贺新版《博尔赫斯全集》面世[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6(3):135-139.
被引量:1
7
残雪.
博尔赫斯小说短评[J]
.莽原,2000(2):258-269.
8
徐静,王益民.
时空两无限——《乡愁》赏析[J]
.现代语文(高中版),2001(7):51-51.
9
孟小曼.
毕业十年[J]
.北京纪事,2001(21):10-15.
10
杨启刚.
在镰刀锤子的旗帜下[J]
.民族文学,1996,0(7):38-39.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