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重读《伤逝》:以“爱”为中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伤逝》虽然普遍被视为鲁迅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但真正从本体意义上的"爱"的角度来讨论的却几乎没有。《伤逝》表面上以一对现代男女的爱情故事为框架,却不止于男女间的"爱情"探讨,它最终面对的是超越性和救赎性的"爱"之缺失这一终极性难题,凸显出鲁迅文学中隐含的"宗教性"维度。
作者
卢建红
机构地区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8-92,共5页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伤逝》
“爱”
救赎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德]马克斯·舍勒.爱的秩序.舍勒选集[M].林克,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2
[美]保尔·德曼.阅读的寓言[M].沈勇,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297.
3
汪晖.反抗绝望--鲁迅的文学世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
[日]伊藤虎丸.鲁迅与终末论[M].李冬木,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
5
[日]竹内好.近代的超克[M].李冬木,赵京华,孙歌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
共引文献
11
1
张宁.
“转”而未“变”——关于鲁迅“向左转”的深层分析[J]
.文史哲,2007(2):5-15.
被引量:2
2
宋学清.
作为景观的公开处决与五四时期鲁迅的启蒙主义[J]
.德州学院学报,2009,25(3):5-8.
被引量:1
3
李亚萍.
论《野草》中的现代性意识[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348-349.
4
张小玲.
试论知识分子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从明治知识分子对文化身份的探寻谈起[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5):81-88.
5
张莹.
无法逾越的鸿沟——《伤逝》中的爱情悲剧及其原因分析[J]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4):61-62.
6
刘成才,范钦林.
读刘禾《持灯的使者》——兼论诗人与诗歌史的讲述方式[J]
.广西社会科学,2012(6):132-135.
7
张小苑.
关于日本战后知识界对“近代化”反思的考察[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4):48-51.
8
韩琛.
鲁迅原点问题及其知识生产的悖反——兼及新世纪中国鲁迅研究批判[J]
.理论学刊,2014(5):117-123.
被引量:2
9
韩琛.
发明“原鲁迅”——伊藤虎丸的鲁迅研究批判[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4(3):84-91.
10
韩琛.
“无”鲁迅的“竹内鲁迅”[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1):118-12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4
1
何云贵.
近年来《伤逝》研究综述[J]
.鲁迅研究月刊,1997(9):28-31.
被引量:11
2
康林.
借鉴与超越——《伤逝》与《玩偶之家》的比较[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5):66-73.
被引量:4
3
姚锡佩.
现代西方哲学在鲁迅藏书和创作中的反映(上)[J]
.鲁迅研究月刊,1994(10):4-15.
被引量:15
4
程致中.
鲁迅对阿尔志跋绥夫的接受与超越[J]
.鲁迅研究月刊,1991(11):32-40.
被引量:2
5
姚锡佩.
滋养鲁迅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安徒生—克尔凯郭尔—易卜生—勃兰兑斯—斯特林堡—汉姆生[J]
.鲁迅研究月刊,1990(9):55-58.
被引量:7
6
程致中.
《孤独者》与《工人绥惠略夫》比较论[J]
.中国文学研究,1989(3):42-48.
被引量:3
7
吴茂生.
从《伤逝》与《工人绥惠略夫》比较看鲁迅小说技巧的借鉴和创新[J]
.鲁迅研究动态,1986(11):22-31.
被引量:2
8
马以鑫.
“至今活着的一代人的一个代表”——《地下室手记》与《伤逝》比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4):33-35.
被引量:3
9
翟永明.
《伤逝》研究综述[J]
.柳州师专学报,2007,22(1):21-24.
被引量:5
10
齐宏伟.
论《伤逝》与《诱惑者日记》的联系及其精神成长主题[J]
.鲁迅研究月刊,2010(3):30-3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古大勇.
《伤逝》的诞生与域外材源之"拿来"[J]
.东岳论丛,2024(3):48-54.
1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及获奖编辑剪影[J]
.朔方,2007,0(11):2-2.
2
王久辛.
天鹅之死(组诗)[J]
.朔方,2008,0(12):10-13.
3
王宏甲.
难忘同窗[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0,0(10):78-82.
4
民间维度与地域灵感[J]
.山花,2014,0(11).
5
赵欣.
彼此安好就好(四首)[J]
.诗林,2016,0(1):89-90.
6
陈陟云.
燃烧孤独[J]
.诗选刊,2011(5):11-12.
7
闫秀文.
背叛的新生——曾树生形象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78-80.
8
查舜.
阅读自己[J]
.朔方,1998(10):62-64.
9
民族文学的希望——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剪影[J]
.时代文学,2010,0(1):2-2.
被引量:1
10
柏桦,余夏云.
泉子:记忆中未完成的男人[J]
.诗林,2008,0(2):25-29.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