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陕北方言特点浅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陕北方言中保留有大量先秦、秦汉古语,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出陕北社会的佛道信仰习俗。通过对陕北方言这些特点的剖析,我们认为,陕北方言的主要形成期应该在秦汉时期,陕北的地域文化特征也应该在秦汉时期初步成型。陕北方言及其区域文化特征的形成过程,正是中华民族汇聚凝固历程的缩影。
作者
刘蓉
机构地区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陕北方言
陕北区域文化
信仰
习俗
分类号
H0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普慧.
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考臆[J]
.人文杂志,2008(5):130-138.
被引量:9
2
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
臧振.
从达坂山麓到秃尾河畔[J]
.中国民族,1991,0(4):36-37.
被引量:1
4
葛洪,王明校释.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85.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三册[M].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243页.
2
王欣:《吐火罗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0页
3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29-330页.
4
关于大宛之得名,有人认为"宛"即"安集延"之略译.(说见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第288页,中华书局1981年2月版;另有人认为,正如Bactra被称为大夏一样,Ferghan便被称为"大宛";两者均是Tochari的异译.(说见余太山《塞种史研究》第7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5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二册,第333—335页.文物出版社,1981年.
6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六册,第89页.文物出版社,1985年.
7
季羡林.《再谈“浮屠”与“佛”》,《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季羡林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89页.
8
东初.《中印佛教交通史》上,《东初老人全集》三,台北:东初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页.
9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五下《郊祀志》,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册,第1250页.
10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册,第1617页.
共引文献
28
1
田晓膺,阳淼.
道教山水悟道诗的宗教思想探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48-152.
被引量:2
2
刘长东.
论民间神灵信仰的传播与接受——以掠剩神信仰为例[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74-83.
被引量:5
3
李红艳.
魏晋南北朝“胡床”意蕴初探[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7-23.
被引量:2
4
高天成.
仕宦文化与隐逸文化的双重文化体系——唐长安文化管窥[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1):87-91.
5
郜丽.
唐代名将裴行俭治边方略述论[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3):82-83.
6
隋秀玲.
李颀的道家思想与玄理诗探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5):18-21.
被引量:2
7
王娟.
陕北画像石艺术思维的走向——以绥德延家岔守墓神祇信仰为中心的考察[J]
.装饰,2009(10):120-121.
被引量:2
8
林志敏.
接受之得失:论儒家诗教对孟郊诗歌创作之影响[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2):65-69.
被引量:1
9
张晓庆.
杜甫与柏茂琳交游考论——兼释证《览镜呈柏中丞》等诗题旨[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102-105.
被引量:1
10
郭丽.
唐代女教书《女论语》相关问题考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1):148-15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2
1
.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
.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
水经注[M].成都:巴蜀书社,1985.
4
王功恪、王建林.龟兹古国[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5
薛宗正.佛教初传龟兹新考[J].龟兹学研究,2007.
6
王宗维.汉代的属国[J].文史,1983.
7
普慧.
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考臆[J]
.人文杂志,2008(5):130-138.
被引量:9
8
霍旭初.
佛教传入龟兹时间考[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89-97.
被引量:3
9
孟万春.
陕北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3):82-85.
被引量:6
10
黄剑华.
略论早期佛教图像的传播[J]
.中原文物,2014(1):48-5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窦新宇.
两汉上郡龟兹属国与陕北地区佛教早期传播[J]
.榆林学院学报,2015,25(3):69-72.
被引量:2
2
杜鹏举.
陕北地区地方语言保护研究[J]
.亚太教育,2019,0(9):175-176.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华.
延安石窟概述[J]
.文博,2016(4):34-41.
被引量:1
2
李春蕾.
陕北、山西地区汉画像石仙境图像中树形图年代序列与构型特征研究[J]
.文博,2024(5):62-69.
1
王凯.
英语新闻标题及其语言特点浅析[J]
.考试周刊,2009(43):43-44.
被引量:2
2
张娅丹.
China Daily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浅析[J]
.海外英语,2015(2):78-78.
3
丁世平.
东北话词汇语法特点浅析[J]
.赤子,2014(2):68-68.
4
雷爱华,曹赛先.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浅析[J]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4,2(11):60-62.
5
高元暹.
英语谚语的语言及结构特点浅析[J]
.林区教学,1999,0(6):41-42.
6
刘泽江.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特点浅析[J]
.阅读与写作,2009(5):29-30.
7
刘剑飞.
科技英语特点浅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4):117-118.
8
韩卓异.
现代汉语补语位置上的语言成分特点浅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9):144-145.
9
汤志明.
朱生豪的翻译特点浅析[J]
.长春大学学报,2011,21(1):44-46.
被引量:5
10
王奕君.
英语广告句法特征及修辞特点浅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5):149-150.
被引量:1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