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川口油田人工裂缝形态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川口油田长4+5层埋深较浅,水淹方向多,正确认识水力压裂的裂缝形态对油田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岩石应力、抗张强度、平面非均质性、天然裂缝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认为川口油田长4+5为形态复杂的垂直缝,并利用多种方法进行了验证。
作者
王旭庄
李江
张蔺
机构地区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川口采油厂
西安奥陶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9-73,共5页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川口油田
裂缝形态
主控因素
分类号
TE3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2
1
Nohe Smith公司.Stim Plan软件培训教材(电子版)[M],美国,2005.
2
周望 何师荣 赵春生.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及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1982,(3):66-72.
3
赵永胜,王秀娟,兰玉波,王松波.
关于压裂裂缝形态模型的讨论[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6):97-98.
被引量:14
4
王秀娟,赵永胜,王良书,兰玉波.
大庆喇萨杏油田水力压裂人工裂缝形态研究[J]
.石油学报,2002,23(4):51-55.
被引量:21
5
吉德利JL.水力压裂技术新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6
杨宇,郭春华,康毅力,刘林.
重复压裂工艺在川西致密低渗气藏中的应用分析[J]
.断块油气田,2006,13(4):64-66.
被引量:7
7
翁定为,李阳,姚飞,于永波,尹喜永,张智勇.
提高新站油田重复压裂效果技术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6):776-778.
被引量:7
8
翁定为,姚飞,李阳,侯峰.
重复压裂裂缝转向时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
.石油钻采工艺,2006,28(6):65-67.
被引量:10
9
姚飞,翁定为,李阳,于永波.
重复压裂前地应力场预测软件研究及现场应用[J]
.石油学报,2007,28(4):130-133.
被引量:13
10
尹喜永,江喜平,于永波.
同井同层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J]
.中外能源,2006,11(3):36-4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蒋廷学,汪永利,丁云宏,王世召.
考虑应力敏感性和长期导流能力条件下的支撑剂优选方法[J]
.钻采工艺,2004,27(5):75-76.
被引量:14
2
张丁涌,赵金洲,赵磊,伊丕丽,刘洪涛.
重复压裂造缝的应力场分析[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4):58-59.
被引量:31
3
刘洪,胡永全,赵金洲,李文华,刘威,胡国恒.
重复压裂气井诱导应力场模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4022-4027.
被引量:44
4
孙海成,何顺利.
重复压裂机理研究[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3):72-74.
被引量:16
5
任岚,胡永全,赵金洲,冉乙钧,袁东.
重复压裂气井产能模拟研究[J]
.石油钻探技术,2006,34(1):53-55.
被引量:5
6
王永辉,蒋阗,路勇.
低渗层重复压裂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1):47-49.
被引量:20
7
王鸿勋 张琪.采油工程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205-211.
8
李自强.水力压裂法测定地下深部应力.油田开发工程与地震减灾[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293-296.
9
(美)B.C.海姆森 (苏)И.A.图洋恰尼诺夫 等.地应力测量与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101-102.
10
(美)M.J.埃克诺米德斯.油田增产措施(增订本)[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14.
共引文献
74
1
孔繁玺.
二类油层化学驱阶段重复压裂井选井选层方法探讨[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24(1):57-63.
被引量:1
2
杨金洪,张泽兰,杨玉琴,黄燕飞.
塔河油田老井上返酸压技术研究及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21):102-103.
被引量:1
3
陈莉静,李宁,王俊奇.
高能复合射孔爆生气体作用下预存裂缝起裂扩展研究[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91-93.
被引量:34
4
何秀清,王传甲,周自斌,刘扬.
套损点到压裂层距离界限的研究[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6):69-70.
被引量:2
5
凌建军,毕国强,俞江山,南长明.
吐哈油田套管损坏机理分析及套管保护技术[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5):666-669.
被引量:7
6
沈林华,王树众,段百齐,李志航,李勇,潘新伟.
基于气泡尺度的泡沫压裂液流变机理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40(3):344-347.
被引量:3
7
张启汉,张文斌,杨春燕.
柴西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改造配套技术及其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2006,11(6):85-92.
8
沈林华,王树众,陆友莲,宋振云,李志航,潘新伟.
泡沫压裂液的两相欧拉颗粒流数值模拟[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41(1):96-100.
被引量:2
9
姚忠瑞.
基于波场外推的3D VSP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以胜利垦71-检41井为例[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4):31-35.
被引量:2
10
姚海晶.
压裂施工中前置液用量计算方法研究[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6):107-109.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31
1
吴彦君,郭华,王建宁,焦伟杰,侯进进.
鄂尔多斯盆地姚店油田长6油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40(2):129-132.
被引量:3
2
谢继容,唐大海,陈洪斌,谢冰.
川中公山庙油田沙一段油藏储层特征研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4):368-374.
被引量:10
3
王治中,邓金根,赵振峰,慕立俊,刘建安,田红.
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设计及压裂效果评价[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6):76-78.
被引量:68
4
翟云芳,邓先法,闫宝珍,等.在带有水平裂缝的油藏中流体的流动分析[J].石油学报,1989,11 (3): 62-70.
5
周望,何师荣,赵春生.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及特征[J].石油勘探开发,1982,(3):66-72.
6
郝世彦,董红梅,李延生,沈渭滨,李江,张林.
延长川口油田水力压裂水平缝垂直缝的判别[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2):165-168.
被引量:8
7
邓虎成,周文,梁增,姜昊罡.
基于常规测井进行裂缝综合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延长组、延安组裂缝为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8(6):315-319.
被引量:11
8
董平川,徐衍彬,李飞,陶珍.
储层裂缝识别和预测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2):5-12.
被引量:18
9
甘云雁,张士诚,陈利,孙挺.
有限导流能力垂直缝压裂井单井泄油区域确定[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2):101-104.
被引量:2
10
杨勉,付广,付晓飞.
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向定量预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3):22-2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
1
刘淑芬,赵旭,卢德唐,杨景海.
水平裂缝井试井解释方法及现场应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2):75-78.
被引量:6
2
宋毅,曾波,缪云,刘俊辰.
公山庙油田沙溪庙组油藏压裂裂缝形态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6):135-137.
3
许文波,王震亮,唐建云.
特低渗透油田裂缝形态监测及短宽缝压裂技术[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32(1):311-3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王飞,张士诚.
试井及生产资料在储气库早期评价中的应用[J]
.特种油气藏,2014,21(2):102-106.
被引量:10
2
李玉梅,柳贡慧,李军,于丽维,刘明.
页岩储层各向异性对裂缝起裂压力的影响[J]
.特种油气藏,2014,21(6):133-137.
被引量:15
3
王军磊,李波,赵凡,周明旺.
致密性气藏压力扰动传播规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34(1):63-67.
被引量:2
4
马春晓,尹洪军,唐鹏飞,杨春城,王磊,FU Jing.
基于有限元的压裂水平井渗流场分析[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34(2):90-94.
被引量:7
5
程妮,席天德,薛金泉.
延长油田东部浅层油藏特征及改善开发效果研究[J]
.非常规油气,2016,3(2):65-69.
被引量:10
6
李朝平.
低渗透油田压裂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J]
.石化技术,2017,24(8):152-152.
被引量:3
7
孙晓光.
重复荷载作用下低合金钢筋力学性能[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35):305-309.
8
沈产量,张景皓,张璐,薛小宝,廖新维.
基于离散裂缝方法的多段压裂水平井数值试井模型[J]
.油气井测试,2021,30(1):1-8.
被引量:2
1
郝世彦,董红梅,李延生,沈渭滨,李江,张林.
延长川口油田水力压裂水平缝垂直缝的判别[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2):165-168.
被引量:8
2
姚振华,覃建华,李世宏,徐斌,范小秦,姜涛,石勇.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水淹层识别[J]
.新疆石油地质,2009,30(3):362-365.
被引量:11
3
王龙希,杨正友,张庆珍.
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马厂小断决油田的应用[J]
.断块油气田,1995,2(4):56-61.
被引量:1
4
赵爽.
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的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33(12):171-171.
5
孙玉香.
化学示踪监测技术在滩海注水油藏的应用[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29(4):83-83.
被引量:1
6
郑佳奎,王绍忠,邹丽萍,潘红芳,方斌.
吐哈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水淹层识别方法[J]
.吐哈油气,2012,17(3):247-250.
7
刘瑞,杨广军,张士成,孙大奎,高云侠.
井间示踪剂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20(3):8-10.
被引量:13
8
刘喆,陈玉华,程柏青,张培信,高媛.
同位素井间示踪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
.同位素,2008,21(2):117-121.
被引量:4
9
邹俊,路磊,车慧.
示踪剂监测技术在稠油油田中的应用[J]
.吐哈油气,2012,17(3):279-281.
被引量:1
10
董明.
稠油油田示踪监测技术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39(18):108-110.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