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八十年代诗人笔名的语言特色及其文化意蕴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笔名是作者本人主体意识选择的产物,能够折射出作者的一些个性心理、生活情趣、成长经历等。本文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诗人笔名的命名规律,并总结了其独有的文化意蕴。
作者 赵晓燕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4期153-154,共2页 Modern Chine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8

  • 1臧棣.后朦胧诗: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J].文艺争鸣,1996(1):50-59. 被引量:73
  • 2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16页.
  • 3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全集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82页.
  • 4萧军.《文坛上的“布尔巴”精神》.转引自李欧梵.《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新星出版社,2005年,第230页.
  • 5林语堂.《周氏兄弟》.转引自赵恒瑾.《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学林出版社,2006年,第238页.
  • 6王任叔.《鲁迅先生的眼力》.转引自姜振昌.《中国现代杂文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205页.
  • 7杰克·特里锡德.《象征之旅——符号及其意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83、156页.
  • 8丁国成.《中国现代作家笔名探源》.时代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37页.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