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代中国,《东方杂志》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营造了一个话语平台。它主要从理论层面上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翻译、评介,注重研究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其特约通讯员胡愈之亲赴苏联进行实地考察,发表《莫斯科印象记》,从实践层面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它的局限性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囿于知识界的狭小圈子里,没有影响到下层民众。尽管如此,作为中间立场的商业刊物,它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帮助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其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客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并最终被接受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而是历史进程的必然。
出处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6,共5页
Literatur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