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低碳城市发展综合评价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低碳城市发展进程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由经济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环境以及低碳社会四大子系统2、1个指标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根据上海市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上海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的结论.
作者
杨德志
机构地区
辽东学院经济学院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8,36,共3页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基金项目(GZYB09024)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层次分析法
发展进程
分类号
O242.1 [理学—计算数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3
同被引文献
132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84
参考文献
5
1
李俊峰,马玲娟.
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
.世界环境,2008(2):17-20.
被引量:110
2
李晓燕.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24-28.
被引量:77
3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报告[R].上海: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09:8-46.
5
上海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二级参考文献
5
1
中国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229-232.
2
黄军英.发展低碳技术势在必行[N].经济日报,2009-01-09.
3
康颖,薛联青.
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综合水价确定中的应用[J]
.节水灌溉,2008(1):38-40.
被引量:34
4
李俊峰,马玲娟.
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
.世界环境,2008(2):17-20.
被引量:110
5
孙柏林.
关注“低碳经济”,再谈“节能降耗”与自动化技术[J]
.电气时代,2008(6):26-28.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203
1
王友前,蒋尉,张礼中,赵长军,张旭辉,欧永红.
地震灾区广元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10):37-41.
2
王小李,谷建龙,郑丽,胡吉敏,木劲光.
基于可变模糊分析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探索[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24-28.
被引量:8
3
王小李,郑丽,郭婷婷,赖于民.
云南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9(S2):131-135.
被引量:8
4
赵玉娟.
低碳经济的融资特点分析[J]
.经济视角(下),2010(2):42-44.
被引量:9
5
廖爱文.
中国——东盟低碳经济发展比较与前景展望[J]
.东南亚之窗,2010(2):13-18.
被引量:1
6
卢松浩,朱启贵.
中国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述评[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12):12-14.
被引量:1
7
谷建龙,胡吉敏.
基于主成分-可变模糊分析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探索[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2):70-73.
被引量:1
8
柴方营,杨文月.
低碳经济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机遇[J]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168-171.
被引量:31
9
金乐琴,刘瑞.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
.经济问题探索,2009(1):84-87.
被引量:451
10
朱四海.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
.发展研究,2009,26(5):10-14.
被引量:91
同被引文献
132
1
王小李,谷建龙,郑丽,胡吉敏,木劲光.
基于可变模糊分析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探索[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24-28.
被引量:8
2
费衍慧,林震.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建筑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2):169-172.
被引量:11
3
谢华生,杨勇,虞子婧,赵磊,温娟,刘丹,李然,陈颖,赵翌晨.
天津市低碳发展路径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2):211-214.
被引量:5
4
张莹.
基于低碳评价指标的武汉低碳城市建设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S1):170-175.
被引量:5
5
林海明,刘乐强.
主成分分析法在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有效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35(4):65-68.
被引量:26
6
吴琼,王如松,李宏卿,徐晓波.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
.生态学报,2005,25(8):2090-2095.
被引量:290
7
施久玉,柴艳有,王志英.
主成分分析法在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中的应用[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5,26(5):693-696.
被引量:13
8
汪泽焱,王春霞,张金辉.
一种基于理想区间数和熵的多指标评价法[J]
.工程数学学报,2006,23(1):13-19.
被引量:17
9
迟国泰,王际科.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杜娟.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J]
.控制与决策,2006,21(3):347-351.
被引量:35
10
张思锋,郭怀星,姜红星.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陕西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06(3):96-100.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0
1
郑云明.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
.商业经济,2012(4):28-30.
被引量:13
2
陈静,程东祥,诸大建.
基于灰理想关联分析的中国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J]
.资源科学,2012,34(9):1726-1733.
被引量:21
3
陈静,陈宁,诸大建,唐利国,吴秀玲.
基于灰熵理论的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模型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1):96-102.
被引量:26
4
贺胜兵,钟丽,周华蓉.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析[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89-95.
被引量:9
5
裴雪姣,谈尧.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进展[J]
.统计与决策,2013,29(24):30-34.
被引量:2
6
魏华,漆贤军.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可拓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4):221-224.
被引量:5
7
张拓宇,周婧博.
基于熵值法的中心城市宜居水平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14,35(9):52-57.
被引量:4
8
李丽华,马强.
基于180d设计龄期的高掺粉煤灰碾压混凝土试验研究[J]
.水力发电,2015,41(3):96-100.
被引量:3
9
杜建菊,林鑫.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在上市银行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6):38-41.
被引量:3
10
蒋尉.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及相关研究维度变化与拓展[J]
.城市,2021(2):50-5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4
1
刘钦普.
国内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280-283.
被引量:16
2
陈跃,王文涛,范英.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124-130.
被引量:42
3
唐俊.
深圳低碳转型若干思路[J]
.开放导报,2013(4):55-58.
被引量:1
4
程东祥,陈静.
江苏省低碳竞争力评价探讨[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9):88-92.
被引量:4
5
贾鹏,吴凤平,张丽娜.
基于灰理想关联分析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案评价[J]
.项目管理技术,2013,11(10):49-53.
被引量:5
6
朱斌,姚琴琴.
福建省绿色城市发展的综合评价与思路分析[J]
.发展研究,2013,30(11):24-31.
被引量:11
7
徐丽娜,赵涛,杨晓峰.
资源型省份碳排放驱动力分析——基于PATH-STIRPAT模型的实证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3(12):52-58.
被引量:8
8
朱斌,胡志强,姚琴琴.
基于灰熵决策模型的绿色产业发展评价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1):136-138.
被引量:4
9
黄宗盛,刘盾,胡培.
基于粗糙集和DEA方法的低碳经济评价模型[J]
.软科学,2014,28(3):16-20.
被引量:10
10
陈文俊,杨恶恶,贺正楚,周震虹.
基于直觉模糊信息的中国中西部省会城市生态竞争力比较[J]
.中国软科学,2014(5):151-163.
被引量:10
1
杨德志.
低碳城市发展进程评估模型的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1):70-72.
被引量:8
2
杨德志.
低碳城市发展进程评估模型的研究[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1):38-40.
3
杨德志.
近10年上海市低碳城市发展进程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2):95-100.
4
纪志荣,何东进,巫丽芸,蔡力颖.
福州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3):351-354.
被引量:1
5
刘爱兰,刘振忠.
运用Matlab聚类低碳城市的实证分析[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5):103-106.
被引量:2
6
闻茂.
“低碳城市”:理想如何回归现实[J]
.环境,2010(9):26-28.
被引量:1
7
媒体论道[J]
.中国船检,2009(12):56-57.
8
陶亮.
低碳浪潮的影响及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探讨[J]
.中国科技博览,2011(38):393-393.
9
宋佳,杨朝峰.
科技对我国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4,29(6):52-57.
10
姜红德.
保定:“电谷”的减法路线图[J]
.中国信息化,2010(7):24-24.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