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诗学中“复义”的七种类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汉语诗学中",复义"既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技艺,又与"诗无达诂"的解释学传统关系紧密。本质上讲,文学中的"复义"现象根源于人类生活的错综复杂与辩证运动。本文将汉语诗学中普泛的"复义"现象大致分为七类,并结合具体的诗例,以说明何为汉语诗学中的"复义"以及每一类型"复义"的根本特性。
作者
刘麒麟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科纵横》
2011年第4期99-102,共4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复义
文本
语境
主题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萧涤非,程千帆等撰.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454.
2
王富仁.旧诗新解(一)象征性结构-李商隐《锦瑟》赏析.名作欣赏,1991,(3):12-15.
3
M·H·艾布拉姆斯.郦稚牛等译.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5-7.
4
William Empson, Seven Types of Ambiguity (London: A New Directions Book),1947.
5
M.H.Abrams,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Fort Worth: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ishers), 1999.
6
Wolfgang Iser, The Act of Reading (Baltimore and I~ndon: Johns Hopkins??University Press),197g.
7
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8
高友工 梅祖麟.唐诗的魅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9
赵毅衡.
说复义——中西诗学比较举隅[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2):68-73.
被引量:9
10
涂靖.中国古典诗歌复义浅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8,(4).
共引文献
20
1
江云岷,金丹元.
论唐代外来文化激活感性思维[J]
.云南社会科学,2004(6):153-156.
2
宋协立,冷惠玲.
结构主义与结构主义诗学[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1):62-67.
被引量:2
3
蒋严.
关联理论的认知修辞学说(下)[J]
.修辞学习,2008(4):14-21.
被引量:13
4
赵毅衡,姜飞.
英美“新批评”在中国“新时期”——历史、研究和影响回顾[J]
.学习与探索,2009(5):201-205.
被引量:9
5
李鹏飞.
“名词语”句法的形成及其诗学意义[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71-82.
被引量:2
6
陈卫.
含混与现代汉诗写作:以卞之琳30年代诗歌为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4):103-114.
被引量:1
7
樊宝英.
百年中国古代形式文论研究概述[J]
.江西社会科学,2011,31(3):112-117.
8
车向前.
新批评“复义”理论与刘勰的“隐秀”思想之比较——以《复义七型》与《文心雕龙》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5):119-122.
被引量:3
9
甘玲.
意象空间结构与文学功能[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38-42.
被引量:1
10
禹权恒.
“歧途”还是“正途”——对李金发诗学思想的重新考察[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4):25-28.
1
邱运华.
汉语诗学的批评经验与“文化诗学”的话语建构[J]
.学习论坛,2004,20(7):69-72.
2
郑培凯.
江湖满地——小议“江湖”该如何英译[J]
.东方翻译,2012(4):69-70.
3
曹明伦.
谈英诗汉译的几个基本问题[J]
.中国翻译,2014,35(1):114-118.
被引量:6
4
李国宏,刘萍.
谈时间的非空间认知——关于时间的语言学思考[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1):65-69.
5
李小艳.
探究翻译的原则[J]
.考试周刊,2008,0(36):217-217.
6
郑文文.
译无定本、一诗多译的多重原因解读——以中国古诗英译为例[J]
.才智,2014(9):266-266.
被引量:1
7
谭汝为.
突破藩篱 打通畛域——谈古典诗歌教学与语言修辞研究的相济互补[J]
.当代修辞学,1996(1):32-33.
8
周晓琳.
外语教学法课程三性说[J]
.台州学院学报,2003,25(4):58-61.
9
庄丽榕.
公文语言与文学语言比较[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4):109-112.
被引量:3
10
彭建华,邢莉君.
汉语诗学观念对朱生豪翻译的影响[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11):99-104.
社科纵横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