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黑木耳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一直以来就是个传统育种向现代育种的转变时期,但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食用菌菌种选育方面使用的不是很多,因此,文章通过对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进行剖析,给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菌种选育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
赵有鑫
唐玉琴
机构地区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出处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1年第4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分类号
S-1 [农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朱非,安志东,王健.
亚硝基胍诱变选育林肯霉素高产菌株[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9,21(2):16-18.
被引量:5
2
Калан Э.З.,陈智超.林可霉素及其药用剂型[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6(03).
二级参考文献
9
1
Hopwood,D A.链霉菌遗传操作实验手册[M].湖南科学出版社,1988.165-170.
2
Sambrook,J.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1996.附录932.
3
陈智超.林肯霉素及其药用剂型[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6,7(3):167-170.
4
陈中孚.-[J].遗传,1982,4(1):36-37.
5
Sambrook J,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2版),1996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1990年
7
Hopwood D A,链霉菌遗传操作实验手册,1988年,165页
8
陈智超,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6年,7卷,3期,167页
9
陈中孚,遗传,1982年,4卷,1期,36页
共引文献
4
1
丁琳,安志东(指导教师).
复合诱变选育林肯霉素高产菌株[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6,28(4):68-70.
被引量:5
2
李戈,余凤玉,曾会才,王文华,彭燕.
链霉菌LA5高产菌株诱变育种研究初报[J]
.微生物学杂志,2007,27(5):10-13.
被引量:2
3
李玉彬,钱晓璐.
链霉菌育种方法与作用机制研究综述[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9-21.
被引量:3
4
李祥锴,安志东,朱非.
林肯链霉菌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1,23(4):24-27.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23
1
李云龙,刘柱.
黑木耳的组织分离技术[J]
.食药用菌,2008,17(3):27-27.
被引量:4
2
李省印,常杨生,胡彩霞,李孟楼,姚军生,李鸣雷.
代料地栽黑木耳新品种‘陕耳3号’[J]
.园艺学报,2004,31(4):565-565.
被引量:1
3
郭砚翠,刘凤春,王雅茹,李国华,王玉文.
黑木耳原生质体再生株选育高产菌株研究[J]
.食用菌学报,1994,1(2):7-10.
被引量:8
4
付立忠,吴学谦,魏海龙,吴庆其,李海波,张新华,贾亚妮.
我国食用菌育种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食用菌学报,2005,12(3):63-68.
被引量:45
5
赵厚坤,李云龙,刘柱.
黑木耳杂交育种试验[J]
.中国食用菌,2008,27(1):19-19.
被引量:7
6
韩增华,张丕奇,戴肖东,孔祥辉,马庆芳,张介驰.
黑木耳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单核体荧光鉴定[J]
.食用菌学报,2008,15(3):13-17.
被引量:7
7
邱敦莲,刘本洪,肖在勤,彭卫红,甘炳成,王波,杨志荣.
茶树菇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以及单核菌株的筛选[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2):116-120.
被引量:15
8
阎培生,罗信昌,周启.
木耳属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S1):77-77.
被引量:3
9
李楠,许修宏.
黑木耳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7):34-37.
被引量:11
10
韩增华,张丕奇,戴肖东,孔祥辉,马庆芳,张介驰.
黑木耳亲本、单核、杂交菌株鉴定的研究[J]
.菌物研究,2009,7(2):99-103.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庞杰,孙国琴,王海燕,于静,康立茹,谢亚杰.
我国黑木耳国认品种种质基础及黑木耳育种技术现状[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4):13-1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闫静,宋吉玲,陆娜.
不同黑木耳菌株比较试验研究[J]
.杭州农业与科技,2019,0(3):32-34.
2
杜亚飞,邹翠,曹玉,刘绪,徐坤.
川西高原野生黑木耳胶质的提取及成分测定[J]
.高原农业,2020,4(4):417-421.
3
李建,张祺锶,张豪,郭欢,彭传尧,傅俊生,谢宝贵,陶永新.
黑木耳‘农黑2号’的选育报告[J]
.菌物学报,2021,40(12):3386-3388.
被引量:2
4
刘杰,李世华,李军,肖艳,蔡婧,张九玲,田继成,齐明师,王锋尖.
8个野生黑木耳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食用菌,2021,43(6):21-22.
被引量:3
5
韩姗姗,赵时荆,殷红,高其芳,巩超党,张强.
秦巴山区黑木耳种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
.现代园艺,2023,46(13):7-9.
6
樊佳豪,彭传尧,陈高汕,王圣铕,杨彬,王致钦,陈扬传,陶永新.
不同摆袋模式对黑木耳菌袋温度稳定性和产量的影响[J]
.食用菌学报,2024,31(1):53-61.
被引量:1
7
李健,胡志强,杜忠伟,王旭,王鑫.
黑木耳新品种‘延农科2号’的选育研究[J]
.食药用菌,2024,32(4):268-272.
1
Sakai,T,周伟军.
脆质体—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用于萝卜与油菜间细胞质雄性不育...[J]
.农业科技译丛(杭州),1991(1):11-14.
被引量:2
2
司怀军,戴朝曦.
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7,32(3):281-284.
被引量:3
3
何川生,邓云龙,夏振远,方敦煌.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烟草品种改良中的研究与应用前景[J]
.热带作物研究,1998(1):78-83.
4
赵连元,纪芸,段胜军,严丽兰.
谷子原生质体融合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1992(1):38-39.
5
郑重谊,谢达平,谭周进,肖克宇,李雨虹.
影响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因素[J]
.湖南农业科学,2006(4):35-38.
被引量:20
6
蒋梁材,王瑞,蒲晓斌,张启行,陈放.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1999,12(S2):40-46.
7
陈云芳,高渊.
木霉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08,36(5):123-125.
被引量:13
8
张再仁.
现代育种新技术(下)[J]
.湖南农业,2003(5):23-23.
9
李葵花,高亚迪.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J]
.辽宁农业科学,2009(3):44-46.
被引量:2
10
杨合同,唐文华,M.Ryder.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J]
.山东科学,1999,12(4):7-15.
被引量:110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