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马克思的需要动力思想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研究对象,需要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其中的需要动力思想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
杨鲜兰
机构地区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1,共5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哲学思想
需要理论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74
同被引文献
106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3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卷二十-第91-92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63年、1972年、1980年..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共引文献
674
1
庄仕文,李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5-17.
2
王江燕.
民主政治建设与公共权力监督[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11-14.
被引量:2
3
戈钟庆.
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2-45.
4
赖金良.
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基础[J]
.浙江社会科学,2004(4):28-37.
被引量:5
5
陈立旭.
个人目的、个人利益与公共事业——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J]
.浙江社会科学,2004(4):130-135.
被引量:2
6
周新城.
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J]
.经济经纬,2004,21(4):1-4.
7
尤西林.
审美共通感的社会认同功能[J]
.文学评论,2004(4):16-20.
被引量:19
8
沈芝.
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J]
.历史教学,2004(8):68-70.
被引量:1
9
王黎.
略论企业价值的来源及实现途径[J]
.山东社会科学,2004(8):116-117.
被引量:2
10
任暟.
马克思的跨越发展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1):23-2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6
1
吴鼎福.
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初探[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95-99.
被引量:29
2
张玉平.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运用及其局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4(1):120-123.
被引量:20
3
鲁洁.
道德教育:一种超越[J]
.中国教育学刊,1994(6):2-8.
被引量:149
4
孙富林.
论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之意蕴要义[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6):12-17.
被引量:8
5
乔凤杰.
从经验心和超验心看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的会通[J]
.体育学刊,2005,12(3):73-76.
被引量:11
6
李尚益,贺少华,李德才.
论现代科技发展对军事观念变革的影响[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2(3):85-89.
被引量:1
7
李鸿.
推动民族地区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政策因素探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19-23.
被引量:4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4.
9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引证文献
11
1
吴昊宇.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人的需要观探析[J]
.商,2013(13):348-348.
2
尚红玉.
略论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J]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5):74-75.
3
刘振宏.
论贯彻群众路线的动力——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视角[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80-86.
4
许苏庭.
马克思需要理论中的社会公正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南方论刊,2015(4):10-12.
5
杨鲜兰.
如何定位当前学校德育的使命?——评析《学校德育的使命——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
.当代继续教育,2015,33(2):93-96.
被引量:3
6
段玉青.
全员育人视域下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机制探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7(5):164-168.
被引量:21
7
胡建飞,王海鸥.
“人的需要”对武术形态变化的影响探究[J]
.武术研究,2017,2(12):24-26.
8
臧晓晴.
论社会必要生活水平的刚性效应[J]
.云梦学刊,2018,39(5):76-86.
9
陈帅飞,曾伟.
美好生活需要与民生政策供给的优化[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162-172.
被引量:6
10
王释云,武鸽.
产教融合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价值意蕴、运行机制和路径——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2(3):55-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闵琪,冯孟爽.
我国“美好生活”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22(2):119-130.
被引量:1
2
薛俊珍,杨建宝.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大学生资助育人研究现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321-323.
被引量:1
3
郭江波.
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策略探究[J]
.才智,2019,0(30):107-107.
4
李小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解析[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4):75-79.
被引量:12
5
张慢,李维军.
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优化路径探析[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8(2):123-125.
被引量:8
6
林晓敏.
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究[J]
.智库时代,2018,0(8):157-157.
7
莫军华.
多元化资助背景下高校师生合力育人范式的构建[J]
.广西教育,2018,0(31):113-115.
8
林萍萍.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初探[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35(3):43-45.
被引量:1
9
曾彩茹.
发展性资助视角下艺术类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研究——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J]
.才智,2019,0(14):81-81.
被引量:1
10
王淑珍.
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提升路径探究[J]
.大学(研究),2019,0(6):46-51.
1
张国栋.
马克思与诺思制度变迁动力思想的比较[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4):89-92.
2
张青卫.
对黑格尔“恶动力”思想的当代反思——兼与《黑格尔“恶动力说”正解》一文商榷[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2):59-62.
被引量:1
3
李建华.
“历史的杠杆”与道德的批判[J]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14(2):7-12.
4
向前,时圣玉.
论毛泽东的“矛盾动力”思想及其实践意义[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220-221.
5
谢霄男,王让新.
论马克思主义创新动力思想的三维向度[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3(3):44-48.
6
云付平.
马克思恩格斯阐释文化动力的批判视角[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6(1):84-87.
7
黄雪丽.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人类动力观考论[J]
.湖北社会科学,2013(3):13-15.
8
龚培河.
辨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中的“丛林现象”[J]
.探索,2007(2):178-183.
被引量:1
9
王业平.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发展动力思想梳理[J]
.科教导刊,2012(17):135-137.
10
张艳.
人格的“如果——那么”理论:重要他人与关系自我[J]
.卷宗,2012(2):75-77.
哲学研究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