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周贻白地方戏研究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中国昆曲艺术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我国加快了对传统戏剧艺术保护的进程,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剧种保护。
作者
王雯
机构地区
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8-141,共4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金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基金项目[10DB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地方戏
周贻白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意义
2001年
昆曲艺术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载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415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2
周贻白.《中国戏剧史·序》第1页,中华书局1953年版.
3
郑传寅.
地域性·乡土性·民间性——论地方戏的特质及其未来之走势[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6):1-6.
被引量:27
4
周贻白.《周贻白戏剧论文集》第494、484、492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5
曾永义.
戏曲在当代因应之道[J]
.艺术百家,2009,25(1):23-29.
被引量:3
6
季国平.
方言、声腔与戏曲新剧目创作[J]
.中国戏剧,2007(10):30-32.
被引量:4
7
孙燕.《小剧种要走特色保护路线--瓯剧艺术"继承与发展"研讨会综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http://www.ihchina.cn/inc/detail.jsp?info_id=2930.
8
陈宏亮.《留得声腔在"美梦"做不完》[J].曲友信息,1996,(49).
9
张新新,王永福.《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困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http://www.ihchina.cn/inc/detail.jsp?infoid=2585.
10
夏月.《新世纪全国地方戏曲剧种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戏曲研究》第60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叶长海.
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读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J]
.戏剧艺术,1999(1):64-73.
被引量:8
2
陈多.
《白兔记》和由它引起的一些思考[J]
.艺术百家,1997,13(2):55-66.
被引量:8
3
刘毓庆.
二十世纪文学观念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制约[J]
.文学评论,2002(2):168-172.
被引量:4
4
宋俊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33-37.
被引量:108
5
宋俊华.
山陕会馆与秦腔传播[J]
.文艺研究,2006(2):94-101.
被引量:14
6
陈伯华.陈伯华舞台艺术[M].邓家琪,黄靖,整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7
徐明庭等辑校:《湖北竹枝词》,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7页.
8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9
杨荫深.《中国俗文学概论》.
10
王骥德.曲律[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4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共引文献
65
1
杨玉.
网络社群与戏曲市场细分新趋向[J]
.戏曲研究,2020(1):249-263.
2
刘立军,张莹莉.
浅谈石家庄丝弦戏曲剧种的基本特征[J]
.作家,2011(12):245-246.
3
孟伟伟.
河南曲剧“诞生”辨——兼论戏曲发生学意义上的“声腔”[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6):276-278.
被引量:1
4
薄守生.
关于“语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
.汉字文化,2007(6):65-67.
被引量:9
5
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
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7):54-57.
被引量:54
6
李江杰.
当代戏曲改革应存桑弧蓬矢之志--由戏曲语言的通语化谈起[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4):52-57.
被引量:3
7
宋俊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生态与衍生态[J]
.民俗研究,2008(4):5-13.
被引量:45
8
陈美青.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以山西戏曲为例[J]
.中华戏曲,2011(1):62-75.
被引量:2
9
周黎.
当代戏曲创作如何实现艺术与市场双赢初探——以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和黄梅戏《徽州女人》为例[J]
.戏剧之家,2010(4):49-52.
被引量:2
10
邵敏.
“安徽地方戏曲赏析”课程设置与实施的思考[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6):41-44.
同被引文献
12
1
傅谨.
发掘地域文化内涵强化地域文化特色[J]
.浙江社会科学,1996(2):10-11.
被引量:5
2
张国庆.
应当重视戏曲美学的研究[J]
.民族艺术研究,2002,15(3):18-23.
被引量:3
3
王安葵.
中国现代戏曲理论的构成和新的建设[J]
.戏剧艺术,2008(1):4-12.
被引量:5
4
李世英.
戏曲艺术思想史研究的状况、方法及其价值[J]
.戏曲艺术,2008,29(4):1-7.
被引量:2
5
徐放鸣,张儒雅.
论地方审美文化的研究视域和学术意义[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4):15-19.
被引量:3
6
李志远.
中国戏曲理论的本体回归——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戏剧文学,2009(12):9-12.
被引量:1
7
高彩荣.
“口述史” 地方戏曲研究的新视角[J]
.中国戏剧,2010(6):59-61.
被引量:7
8
李涛.
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4):9-15.
被引量:6
9
姚文放.
历史深度与中国经验: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J]
.天津社会科学,2010(4):99-103.
被引量:2
10
Leading Group Office of National Art Disciplinary Planning $$$$(Ministry of Culture,Beijing 100722).
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研究状况及“十二五”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一)[J]
.艺术百家,2010,26(5):246-25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何飞雁.
跨学科视野下的地方戏曲审美文化研究[J]
.戏剧文学,2014(7):61-6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卓妍,许文静,曹钰佳,张冉.
宿迁地方戏融入中学生德育美育的途径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3):148-150.
2
何飞雁.
地方审美文化融入高校教学的思考[J]
.戏剧之家,2014(11):242-243.
被引量:1
3
李依伦,李霞.
中国传统文化在戏曲电视节目中的影响力分析[J]
.中国电视,2019(2):109-112.
被引量:3
1
晓耕.
抢救和保护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在京举行[J]
.中国戏剧,2002(6):50-50.
2
抢救和保护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新闻通稿)[J]
.中国音乐学,2002(3):144-144.
3
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J]
.美术观察,2002(7):5-6.
4
孙书磊.
关于昆曲热的反思[J]
.大舞台,2005(5):20-21.
被引量:1
5
孙书磊.
关于昆曲热的反思[J]
.四川戏剧,2005(6):10-10.
6
戴平.
“非遗”十年:兰花幽香今更浓[J]
.上海戏剧,2011(6):13-14.
7
裘彩萍.
试论网络时代昆曲教学方式的创新[J]
.剧影月报,2012(5):103-104.
8
Pansori Epic Chant.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板索里史诗说唱[J]
.文化艺术研究,2014,7(1).
9
“非遗”十年 新蕊俏幽兰 “2011全国昆曲优秀中青年演员展演周”在沪举行[J]
.上海戏剧,2011(6).
10
安葵.
以戏曲文学带动昆曲传承发展[J]
.中国戏剧,2016(10):21-22.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