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民族旅游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旅游对东道地的影响,尤其是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是旅游人类学者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剖析,揭示出文化变迁、文化自决与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深层关系,指出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不是保存,更不是封存,而是在保持原有特色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良性变迁。
作者
龙梅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5,共5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民族旅游
传统文化
有效保护
文化变迁
创新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91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2
参考文献
8
1
[以]EricCohen.东南亚的民族旅游[A].杨慧,陈志明,张展鸿主编.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
[美]EdwardM.Bruner.民族旅游:同一族群,三种场景[A].杨慧,陈志明,张展鸿主编.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甫春.
以民族文化之旅搭建广西与周边国家友谊共富之桥[J]
.学术论坛,2009,32(8):150-153.
被引量:4
4
龙梅.
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旅游开发[J]
.求索,2009(9):64-66.
被引量:2
5
杨慧.
民族旅游与族群认同、传统文化复兴及重建——云南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族群”及其应用泛化的检讨[J]
.思想战线,2003,29(1):41-44.
被引量:87
6
费孝通."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思考"[A].费孝通论西部开发与区域经济[C].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
7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36-237.
8
张晓萍.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J]
.思想战线,2002,28(1):31-34.
被引量:104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APA.东南亚[M].王永静.崔岚,译.北京:中国水力水电出版社.2004.
2
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3
黄平.《从旅游人类学角度看旅游对旅游目的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旅游管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4
马晓京.《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再认识》,《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6页.
5
张晓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以云南为例》,《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6
闫文.《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功能定位》[J].中国民族,2006,:18-20.
7
田里 杨慧 等.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A].杨慧等.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8
杨福泉 杨慧 陈志明等.东巴文化的命运及其与纳西族地区旅游发展之关系[A].杨慧,陈志明等.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9
[美]Eric Cohen.东南亚的民族旅游,(Ethnic Tourism in Southeast Asia)[A].杨慧,陈志明,张展鸿主编.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10
[美]Edward M.Bruner.民族旅游.同一族群,三种场景(Ethnic Tourism One Group,Three Contexts)[A].杨慧,陈志明,张展鸿主编.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191
1
徐渤.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禹迹赋能民俗文化空间旅游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23(3):64-69.
被引量:7
2
吴良生.
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23-125.
3
周小飞,王星.
论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化与民族经济的发展——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为例[J]
.消费导刊,2010(7):26-26.
4
何向,程瑜.
旅游产品规划的旅游人类学思考[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2):100-101.
被引量:1
5
周灿.
论旅游业中拿来主义的民俗文化自主发展[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9):16-20.
6
刘丹.
恩施州民族文化旅游战略研究[J]
.大众商务,2010(12):62-62.
7
张波.
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以云南丽江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68-71.
被引量:25
8
陈昕.
旅游艺术品的发展方向及其文化复兴功能[J]
.民族艺术研究,2002,15(6):64-68.
被引量:8
9
周慧颖,吴建华.
国内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J]
.旅游学刊,2004,19(6):88-92.
被引量:32
10
彭顺生.
中国旅游人类学发展述评[J]
.思想战线,2005,31(1):106-111.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53
1
马晓京.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
.旅游学刊,2000,15(5):50-54.
被引量:148
2
王静.
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变迁[J]
.学术探索,2004(7):48-51.
被引量:19
3
王宁.
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J]
.社会学研究,1999(6):93-102.
被引量:185
4
胡荣.
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意义[J]
.社会学研究,1989(1):98-104.
被引量:36
5
赵健君.
论民族交往[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14-18.
被引量:2
6
郑向敏.
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18(4):43-47.
被引量:81
7
刘婕,曾涛,蔡红霞,郭海燕,李正洁,曾宗永.
九寨沟旅游开发对安多藏民族文化的影响[J]
.资源科学,2004,26(4):57-64.
被引量:21
8
简王华,何颍,巫鸿霞.
那坡黑衣壮民俗文化村旅游项目策划[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1):28-32.
被引量:6
9
赵丽丽,朱创业.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刍议——兼议“攀西大裂谷”格萨拉旅游区旅游开发[J]
.生态经济,2005,21(6):93-95.
被引量:8
10
孙九霞.
社区参与旅游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正效应[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35-39.
被引量:71
引证文献
5
1
亢琳.
桂林宛田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
.学术论坛,2011,34(6):139-143.
2
唐胡浩.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湖北恩施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的社会学考察[J]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1):28-32.
被引量:3
3
方世巧,马耀峰,马泓宇.
旅游对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影响的国内研究述评[J]
.旅游研究,2013,5(4):26-31.
被引量:3
4
王美玲.
略论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1):114-116.
被引量:2
5
张机,徐红罡.
民族餐馆里的主客互动过程研究——以丽江白沙村为例[J]
.旅游学刊,2016,31(2):97-108.
被引量:34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孟洋.
文旅融合对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影响研究[J]
.旅游与摄影,2023(1):86-88.
2
王金伟,李冰洁.
恐惧景观地旅游中的主客凝视行为研究——以北京朝内81号为例[J]
.旅游学刊,2021,36(5):130-148.
被引量:10
3
刘华,杨丹.
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内蒙古阿拉善盟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2015,28(5):36-38.
被引量:2
4
薛冰.
城镇化进程中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的思考[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4):52-56.
被引量:1
5
杨昆.
旅游增权与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变迁——基于西藏山南两个社区的对比研究[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88-94.
被引量:2
6
饶世权,鞠廷英.
城镇化进程中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云南科技管理,2017,30(1):37-39.
被引量:4
7
桑森垚.
社会交互体验影响下入藏游客满意度形成分析[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6):59-66.
被引量:2
8
薛熙明.
真实性的营造:一个异地安置羌族社区的旅游空间构建[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2):89-93.
被引量:5
9
邢希希,吴倩,王超.
基于网络舆情分析的湖北旅游开发路径研究[J]
.贵州商学院学报,2018,31(3):43-46.
被引量:1
10
桑森垚.
基于拉萨藏族居民对游客消极态度的整合威胁分析[J]
.西藏研究,2017(6):60-71.
被引量:2
1
何亚平.
略论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5(2):36-37.
2
李友梅.
费孝通对今天知识分子的期许——文化自觉,历史责任[J]
.社会观察,2010(11):36-38.
被引量:2
3
周才云,曹泰松.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Johansen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31-36.
被引量:6
4
方益波.
入世之际看文化[J]
.今日浙江,2000(17):41-43.
5
游云,张瑜.
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留问题的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
.经营管理者,2013(4X):64-64.
6
李锐.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碰撞和回应[J]
.创造,1996,4(5):12-13.
7
党国英.
“三农”深层关系之转变[J]
.中国合作经济,2011(6):9-9.
被引量:1
8
屠玉帅.
从旅游开发视角看西江苗寨的文化变迁与涵化[J]
.经济视野,2015,0(4):13-13.
9
《回归经典——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出版[J]
.教育评论,2005(6):60-60.
10
李友梅.
文化主体性与历史的主人——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J]
.公关世界,2010(11):52-55.
学术论坛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