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秧歌”作为仪式的符号象征与话语建构——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新秧歌"是传统陕北秧歌与借助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工农兵生活、实现文艺大众化,进而进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建构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策略遇合的产物,它赋予传统民俗活动以全新的艺术职能和社会功能,为"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艺术注入了革命、阶级、进步等象征性符号文化内涵,这一改造置换本身,使得"新秧歌"具有一种包含策略诉求的仪式表述意味。由全新的符号存在和象征表述所构造的这一仪式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文艺形式的创新,更包含了深刻的话语建构诉求。在种种文化使命的规约下,经过改造的陕北秧歌已不再是民间的狂欢,而已然衍化跃升成为了特定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宣传和民众动员的红色仪典。
作者 李静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148-152,共5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江华.战士们秧歌剧的演出--记保卫团秧歌队的演出[N].解放日报,1944-02-09.
  • 2吴晓邦.我爱陕北秧歌舞[A].艾克恩.延安文艺回忆录[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 3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之后[A].刘增杰,等.抗日战争时期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 4艾青.秧歌剧的形式[A].中国新文艺大系:理论史料集(1937-1949)[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82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