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作者
张正伟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出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第12期116-117,共2页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关键词
创新
人才培养
模式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顾月华.
李政道关于杰出科学人才培养的思想研究[J]
.江苏高教,2010(6):136-13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施宝华.李政道八十论治学[N].浙江日报,2007-1-12.
2
李政道.给年轻人创造机会[A].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05-208.
3
李政道.科学的成就出自青年[z].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成立五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1999-06-10.
4
李政道.关于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人才的建议--参观上海复旦大学后的一些感想[A].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9.
5
李政道.独具特色的中国博士后制度前程似[A].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5-107.
6
李政道.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杰出的科技帅才--有感于朱光亚在中国“两弹”事业中的贡献[A].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57-361.
7
李政道.少年班的建立和思考[A].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5-68.
8
李政道.培养人才的一个长远计划-(CUSPEA十年)一书再版序[A].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3.
9
李政道.搞科研别跟着跑培养顶尖人才三大秘诀[N].人民日报,2006-9-7.
10
李政道.“一对一”培养顶尖基础人才[A].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7-204.
共引文献
3
1
胡义华,林祖正,别远刚.
“双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大众科技,2011,13(9):179-180.
被引量:5
2
胡义华,林祖正,谌炎辉.
独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双基制”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5):91-92.
3
胡义华.
校企合作构建独立学院机械专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1(22):192-19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王迎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2-04-24(05).
2
刘玉.王祖温代表:将协同创新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中[N].中国教育报,2012-03-14(2).
3
叶山岭.
对构建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0(8):55-56.
被引量:27
4
史金联.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90-192.
被引量:56
5
崔玉波,乔志和.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1):11-12.
被引量:8
6
吴树畅.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27(4):4-6.
被引量:20
7
肖化柱,张胜利,邓胜.
对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5):58-60.
被引量:10
8
唐阳.
关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思考[J]
.中国高校科技,2012(7):14-16.
被引量:84
9
杨彬.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13,33(9):64-68.
被引量:24
10
代金平.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3):127-131.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3
1
戴世英.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3):398-400.
被引量:3
2
史金联,李霞.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局校协同机制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8):125-129.
被引量:3
3
廖熠,梁超,司马卫平,宁欣强,唐恒军.
地方普通高校给排水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山西建筑,2019,45(1):221-22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孙渝红,舒莉,杜玲.
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路径和策略探索——高校外语教育新方向[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79-83.
被引量:2
2
秦旭芳,刘慧娟.
大班额问题下学前教育实习的困境与出路[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0(1):11-14.
被引量:8
3
李罡,李景丽.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探索[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6):61-63.
被引量:2
4
蒋海云,温辉,金继承.
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大链的构建及实践[J]
.现代大学教育,2018,0(3):103-110.
被引量:45
5
王俊龙.
关于给排水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控制分析[J]
.建筑技术研究,2019,2(2):17-18.
6
杜可清,额热艾汗,任玉成,汪秋刚,魏震,陈翠忠,王蒙.
新工科背景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145-146.
被引量:3
7
王晓辉.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究[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8):187-188.
8
张春红,杨显,麻彦龙.
基于专业综合实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热处理专业为例[J]
.科教导刊,2017(1Z):55-56.
被引量:1
1
张国梁.
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04(10):48-49.
被引量:4
2
胡芳.
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7):58-59.
被引量:3
3
张亚军,赵炜.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J]
.成才之路,2016,0(30):3-4.
4
谢智勇.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江西省南昌市3所学校的调查[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4):50-52.
5
周晏.
浅析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
.青年与社会(下),2014(7):206-206.
6
顾桂明.
对高校创新教育的思考[J]
.高校教育管理,2002(4):16-18.
被引量:1
7
郑雅萍.
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
.高教与经济,2001,14(1):53-55.
8
张亚军,赵炜.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J]
.成才之路,2015,0(6):1-3.
9
多维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6,0(13):11-11.
10
张亚军,赵炜.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J]
.成才之路,2016,0(5):1-3.
被引量:2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