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关注形合和意合这个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综观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未采用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方法,对句子及以下层面和语篇方面的研究还明显不足,尤其以后者更为薄弱。本文提出对形合和意合的研究要完整全面,一方面,既要重视句子及以下层面的语言特点: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另一发面,也要重视在语篇方面形合和意合的探索研究。
作者
张迪
机构地区
上海理工大学
出处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1期I0239-I0239,I0280,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形合和意合
对比研究
翻译
分类号
TP391.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8
1
王扬.
语篇形合与意合及其文化阐释[J]
.外语研究,2002,19(6):20-23.
被引量:16
2
徐珺.
《儒林外史》英汉语对比研究:语言与文化[J]
.外语教学,2003,24(2):48-51.
被引量:27
3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4
杨宪益,戴乃迭译.The Scholars[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5
潘文国.汉英语比较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74.
6
但汉源.
意合与形合:英汉翻译中的逻辑关联映现[J]
.外国语,1996,19(1):23-25.
被引量:21
7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
8
Bronte,Charlotte.JaneEyre[Z].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5.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王尔泓.
从语言文化差异看英语写作的不足[J]
.社科纵横,2005,20(3):211-212.
被引量:3
2
徐珺.
语言国情学与语言国情学词典[J]
.外语研究,1986,3(4):55-58.
被引量:3
3
胡文仲.
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J]
.外语教学,1992,13(2):3-8.
被引量:28
4
徐珺.
国情知识—外语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内容[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1(6):26-28.
被引量:3
5
黄国文.
导读:关于语篇与翻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1-2.
被引量:30
6
徐珺.
《儒林外史》英汉语语篇对比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尝试[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1-5.
被引量:19
7
徐珺.
文化内涵词——翻译中信息传递的障碍及其对策[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2):77-81.
被引量:73
8
王扬.
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对语篇的影响[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1):81-83.
被引量:45
9
徐珺.
汉英语篇意合与形合的文化阐释[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26-29.
被引量:31
10
谭照亮.
思维模式与语篇结构[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4):124-12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88
1
蔡薇.
歇后语的英译[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5):105-106.
2
陈莉.
近年《儒林外史》英译研究回眸[J]
.时代文学,2009(8):36-37.
被引量:2
3
李喆.
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1):55-57.
4
彭波.
从汉英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54-56.
5
陈洁.
从《红楼梦》翻译看模糊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149-152.
被引量:9
6
马妮,马俊成.
武术中英翻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1):26-28.
被引量:3
7
王尔泓.
从语言文化差异看英语写作的不足[J]
.社科纵横,2005,20(3):211-212.
被引量:3
8
任月花.
双语词典编译中的翻译策略[J]
.吕梁学院学报,2008(3):26-30.
被引量:1
9
郑照阳.
浅议意合与形合[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3):84-85.
被引量:1
10
张丽.
汉英颜色词语的理解与翻译[J]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6(4):29-3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
1
熊沐清.
论语篇视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1):21-28.
被引量:139
2
李平.
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2):34-36.
被引量:20
3
徐珺.
汉英语篇意合与形合的文化阐释[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26-29.
被引量:31
4
刘宓庆.汉英对比与翻译[M]{H}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5
潘文国.汉英对比纲要[M]{H}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6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M]{H}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
Nida,Eugene.A.Translating Meaning[M].San Dimas.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8
夏娟.
翻译实践中语篇连贯的重构[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23-24.
被引量:4
9
徐弘博.
形合与意合——谈英汉语言结构对比与翻译策略[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28(2):112-114.
被引量:2
10
陈士卿.
语篇衔接与连贯在翻译中的应用[J]
.新西部(理论版),2011(5):139-13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常琼,陈文安.
汉英语言意合与形合现象探索——以《匆匆》中英文对比为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11):132-133.
被引量:1
2
吕萱,牛新生.
从形合与意合角度探讨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以《荷塘月色》的汉英版本为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6):153-155.
被引量:1
3
吕拾元.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相互转换中的运用[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6(2):21-22.
4
潘雅青.
英汉形合与意合对比[J]
.海外英语,2018(12):214-215.
5
张平梅.
英汉语篇比较与翻译[J]
.青年文学家,2013,0(1X):156-157.
6
曾茵茵.
试论汉英文本的句式结构中意合与形合现象的对比[J]
.校园英语,2015,0(6):192-193.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龙翌,余高峰.
英汉形合与意合的对比研究[J]
.文学教育,2019,0(20):54-55.
2
刘玉恩.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y⁃potaxis and Parataxis—Taking 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 as an Example[J]
.海外英语,2020(13):201-202.
1
崔菁.
从形合与意合角度看英汉对比中介词的差异[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1):161-161.
2
胡桦.
形合与意合——浅析英汉在语篇衔接上的差异[J]
.科技信息,2011(33):404-404.
3
沈园.
谈汉英翻译中的意合与形合[J]
.文教资料,2010(21):43-44.
被引量:2
4
李点点.
《兰亭集序》英文译文的形合与意合探究[J]
.科学时代,2011(8):257-259.
5
董海荣.
形合、意合对翻译的启示[J]
.科技信息,2009(3):306-307.
6
陈红平,曹丽娜.
形合意合之差异对歇后语英译的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7):206-207.
被引量:1
7
唐红霞.
汉译英中意合向形合的转换[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5):79-80.
8
何洁.
浅谈英汉翻译、英汉语言特点对比[J]
.中国校外教育,2014(6):103-103.
9
万阿平.
英汉翻译中“形合”与“意合”的有效性探究[J]
.中学生英语,2016,0(4):90-92.
10
杨春春.
试论英汉语篇的省略对比[J]
.科技信息,2010(34):41-41.
科技信息
2011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