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古代文学研究的“早期现代”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借用近年来在西方现代性反思中颇为引人瞩目的"早期现代"这一概念,重新发覆从维新变法到新文化运动期间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价值。面对空前剧烈的古今中西之争,"早期现代"在"文"的观念、文学史以及文章、词曲等的研究中,通过古今之间的"绵延"与"转化",中西之间的以我为主、折衷互映,较好地实现了古代文学研究现代性与古代文学传统丰富、独特性的合理平衡。"早期现代"与新文化运动以后以西方"纯文学"、"文学革命"等观念为依归的"现代",是两种不同的现代。今天,当古代文学重新反思"现代"学科的偏颇,实际上也就必然会回到"早期现代"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与选择。
作者 沙红兵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79,共11页 Literary Review
基金 吴承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10&ZD102) 笔者主持的广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传统与现代交互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经典"(GD10CZW0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0

  • 1谈蓓芳 章培恒 陈思和主编.《再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A].章培恒,陈思和主编.《开端与终结—现代文学史分期论集》[C].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2年8月..
  • 2刘师培.《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刘师培撰;程干帆,曹虹导读.《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42、153、155页.
  • 3章太炎.《文学说例》,舒芜等编选.《近代文论选》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03页.
  • 4《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概论”,《刘师培全集》第四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462页.
  • 5刘师培.《文说》“析字篇”,《刘师培全集》第二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72页.
  • 6彼得·伯格.《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序”,第3页.
  • 7亦萧.十九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断代问题讨论综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1):186-203. 被引量:3
  • 8《刘师培全集》第二册,第86页.
  • 9《<伊索寓言>识语》,《林纾选集》,第176页.
  • 10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静安文集》,载《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第96页.

二级参考文献16

  • 1胡适致陈独秀信[J].新青年,1916,2.
  • 2元·王耩.《修辞鉴衡》卷二引《张横浦日新》,《历代文话》第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09页.
  • 3章学诚.《史学例议上》,《文史通义·外篇一》,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232页.
  • 4章学诚.《上朱大司马论文》,《文史通义·补遗》,古籍出版社,第345页.
  • 5章学诚.《信摭》,《章氏遗书》外编卷一,民国嘉业堂本.
  • 6王葆心.《古文辞通义·总术篇》,《历代文话》第八册,第7702页.
  • 7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第6号,人民出版社影印本,1954年8月.
  • 8胡适致汪懋祖信[J].新青年,.
  • 9蔡元培.《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蔡元培全集》第三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76页.
  • 10胡适.《附答黄觉僧君<折衷的文学革命论>》[J].新青年,.

共引文献33

同被引文献8

  • 1[1]《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60-161.
  • 2《鲁迅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8-189页.
  • 3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0页.
  • 4张灏.《转型时代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与文化史上的重要性》//《张灏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9页.
  • 5刘师培:《甲辰年自述诗》,李妙根编,《刘师培论学论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 6刘师培:《论白话报与中国前途之关系》,汪宇,《刘师培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第242页.
  • 7李震.《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9(3):159-171. 被引量:16
  • 8沙红兵.早期现代经验的诗性领会——清末民初五大经典诗人研究[J].文学评论,2013(1):208-21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