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错位的批判:鲁迅与“青年必读书”论争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青年必读书"论争延续了晚清以来的"国"与"学"的敏感话题,由于涉及中西文化以及国家民族发展的大方向,所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鲁迅的角度看,"少看中国书"是他对1920年代前期整个文化界因胡适的引领而渐趋"国故"的针对性批判,他扬弃了1923年吴稚晖提出的"不看中国书"的观点,但是时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秉持反帝爱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青年一代,对鲁迅的世界主义立场展开了激烈批判,但鲁迅没有意识到形势的变化,他仍旧将批判者归入"复古"的行列。论争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阵营的分化,同时激发了鲁迅重启五四"思想革命"的愿望,但鲁迅和青年一代在理念上的错位,预示着五四式思想启蒙在革命时代的必然没落。
作者 邱焕星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157,共7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鲁迅.《通讯》[J].猛进,1925,(3).
  • 2罗志田.《自序》[A]..《近代中国史学十论》[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6页.
  • 3钱玄同:《钱玄同致鲁迅、周作人》,1918年12月25日,《鲁迅、许广平所藏书信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
  • 4燃(吴稚晖).《前行<中国新语凡例>注》[J].新世纪,1908,40.
  • 5鲁迅:《致许寿裳》,1919年1月16日,《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页.
  • 6鲁迅:《聊答“……”》,《京报副刊》,1925年3月5日.
  • 7吴稚晖:《箴洋八股化之理学》,《晨报副刊》,1923年7月23日.
  • 8胡适.新思潮的意义.新青年,1919,7(1).
  • 9顾颉刚:《顾颉刚遗札·与伯祥书》,1919年8月14日,《学术集林(卷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版,第258页.
  • 10仲密(周作人):《古文学》,《晨报副刊》,1922年3月5日.

共引文献71

同被引文献38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