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美学到文化研究的“被转向”——陆扬教授的学术历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已经认识陆扬老师好多年了。从他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到上海社会科学院,接着从南开大学哲学系(我的两个大学同学居然也都先后投奔到他的门下)再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我都算是一个亲历者,见证了陆扬这十几年来的学术发展历程。如果盘点一下他的著述,从早先的《德里达:解构之维》、《精神分析文论》到《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
作者
陈瑜
机构地区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学术历程
文化研究
美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教授
复旦大学
南开大学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陆扬.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J]
.理论与现代化,2004(3):70-72.
被引量:19
2
陆扬.
理论是普通平常的[J]
.文艺研究,2010(9):23-29.
被引量:4
3
陆扬.
重申文化研究[J]
.文艺争鸣,2010(9):1-3.
被引量:4
4
陆扬.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J]
.文艺争鸣,2010(9):6-10.
被引量:7
5
陈瑜.
从美学到文化研究——陆扬教授访谈[J]
.甘肃社会科学,2007(6):122-12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2
Jonathan Culler,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1-2, p. 42.
3
Raymond Williams,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viewed Edition, 1983, p. 316.
4
Raymond Williams, "Culture is Ordinary", Ann Gray (ed.), Studying Culture: An Introductory Reader, London: Arnold, 2002, p. 6, p. 13.
5
Michel de Certeau,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trans. Steven Rendall,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p. xxi.
6
Terry Eagleton, After Theory, London: Penguin Books, 2003, pp. 221-222.
7
Leslie Fiedler, What Was Literature: Class Culture and Mass Society,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82, p. 38.
8
John Fiske,"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and Television", John Storey ed.What is Cultural Studies?A Reader, London:Arnold, 1996,p. 115.
9
Richard Hoggart, The Uses of Literacy,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57,p. 19.
10
Stuart Hall, "The Emergence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 Crisis of the Humanities",October,53,1990,p. 13.
共引文献
27
1
张春琴.
“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基于理论的反思[J]
.大家,2012(4):71-71.
2
李艳丰.
“后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实[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6):62-67.
3
艾秀梅.
“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论述评[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2):81-86.
被引量:7
4
李树玲.
消费时代审美文化现象的反思[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4):108-110.
被引量:4
5
王洪涛.
美学应贴近大众生活[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58-61.
6
范玉刚.
“新美学”的流行与美学何为[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5):131-138.
7
禹权恒,江桐.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看中国当代艺术民主化状况[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1):91-94.
被引量:1
8
陈元贵.
电子信息时代的审美教育策略——以理工科大学生为中心的讨论[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113-115.
9
包旦妮,高志强.
设计艺术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2):108-112.
被引量:1
10
李涛.
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4):9-15.
被引量:6
1
徐海.
散落在电影院里的温馨时光[J]
.青春期健康,2014(2):21-21.
2
刁丽杰.
平等,心心相印的前提[J]
.上海教育,2005(07A):46-46.
3
男生正被女生“全面超越”[J]
.政协天地,2012(8):50-50.
4
朱大可,辛白.
跳蛙式研究和学术归零--朱大可教授访谈[J]
.学术月刊,2014,46(4):173-176.
5
江玲,熊川武,张丽萍.
论中国教育学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2):1-10.
被引量:2
6
万玮.
教育的结果是什么[J]
.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4(2):90-91.
7
梅寒.
自卑的隔壁住着幸福[J]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11(4):46-47.
8
孙道荣.
老同学来当县长了[J]
.芳草(经典阅读),2014(7):59-60.
9
笑话[J]
.初中生学习(低),2013(3).
10
大学的实验室精神[J]
.教育与职业,2011(22):112-112.
文艺争鸣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