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经济转型城市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产业集聚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城市,走产业集群之路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借鉴产业集聚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通过对产业集聚的效应分析.提出从极化效应向扩散效应转换的条件。在实证研究中.结合地方经济转型的实际分析产业集聚的必要性.并提出促进产业集聚的政策建议。
作者
郭明杰
机构地区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
出处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2011年第13期5-11,共7页
关键词
产业集聚理论
经济转型
财政政策
实证分析
集聚发展
城市
区域经济发展
现跨越式发展
分类号
F11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93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Alfred·Weber,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
保罗·R·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佩鲁.发展的新概念-基本原则.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9).
5
于永达.2006.集聚优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6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
梁琦,吴俊.
财政转移与产业集聚[J]
.经济学(季刊),2008,7(3):1247-1270.
被引量:34
8
马洪范.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财政政策选择[J]
.经济研究参考,2009(7):15-21.
被引量:13
9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若干政策.
10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焦作市工业集聚区收入征管及收益分配问题的意见.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李春梅.
城市化进程中市管县体制的利弊[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6):143-145.
被引量:2
2
谢晶莹.
对市管县体制的理性透视[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8(1):29-32.
被引量:9
3
舒均治,汤敏轩.
市管县体制中博弈情境的系统分析[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8(1):33-35.
被引量:4
4
谢伟,徐春光.
从“乡镇撤并”看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完善[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5):125-126.
被引量:1
5
Martin,P,,C Rogers."Industrial Location and Public Infrastructur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5
6
Samuelson,P."The Transfer Problemand Transport Costs,II:Analysis of Effects of Trade Im-pediments"[].The Economic Journal.1954
7
.
8
Baldwin,R.,R .Forslid,P.Martin,G.Ottaviano,F.Robert-Nicoud.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2003
9
Baldwin,R.,P Krugman."Agglomeration,Integration and Tax Harmonisa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4
10
Brülhart,M.,F Trionfetti."Public Expenditure,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and Agglomera-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0
共引文献
939
1
陈惠雄.
经济与人本: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两个基础理论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1):143-151.
被引量:6
2
曾军丽.
我国城市竞争力提升之产业集群战略路径研究[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2):78-80.
被引量:2
3
徐国亮,顾保国.
企业家能力的三维结构理论分析[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2):41-43.
被引量:2
4
叶航.
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
.经济学家,2005(3):22-29.
被引量:109
5
马刚.
产业集群演进机制和竞争优势研究述评[J]
.科学学研究,2005,23(2):188-196.
被引量:31
6
戴武堂.
人才资本作用机理及其运用[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5):508-511.
被引量:5
7
苏斌.
外商投资企业集群的根植性研究[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4(5):49-54.
被引量:1
8
胡杨玲.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一个文献述评[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4(6):83-86.
被引量:3
9
余涛,席玉宝.
基于消费时间对体育消费品效用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162-163.
被引量:1
10
郭金喜.
都市型工业集聚效应的动态分析:以上海为例[J]
.上海经济研究,2006,18(3):69-75.
被引量:10
1
周小全.
金融助力地方经济转型的“郑州样本”[J]
.北大商业评论,2015,0(5):106-113.
2
城市产业集聚的五大高地[J]
.领导决策信息,2012(24):22-27.
3
徐骏.
影响珠三角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J]
.城市问题,2013(10):27-32.
被引量:4
4
吴丰林,方创琳,赵雅萍.
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0):1201-1208.
被引量:30
5
发挥知识溢出作用 优化城市产业集聚——长三角的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区域增长研究[J]
.领导决策信息,2012(19):14-15.
6
肖盛峰.
产业聚集、金融支持与地方经济转型——以大连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为例[J]
.银行家,2011(1):129-131.
7
崔新进.
转型时期江苏南通新经济增长点的选择与培育研究[J]
.消费导刊,2008,0(23):72-72.
8
邵军,晓诤.
昆山供电无缝对接地方经济转型[J]
.中国电业,2009(7):41-43.
9
袁晓玲,杨万平.
中国西部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以西安市和成都市为例[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88-92.
被引量:3
10
2005是地方经济转型元年[J]
.领导决策信息,2005,0(11):21-21.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2011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