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实验水墨的材料使用

The Use of Materials of Experimental Ink and Wash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写实水墨①的遗产与超越——水墨视幻觉与几何造型的水墨超现实方案1956年7月10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被认为是新中国美术家们实践毛主席‘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所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的胜利。不过人们对于胜利中的中国画并不满意,观众对于画家采用‘西法’所体现出来的效果表示质疑,汤文选、蒋兆和、石鲁、李斛的作品都受到批评,用水墨在难以控制的宣纸上表现人物形象的结构和光影的确是棘手的,观众抱怨画家笔下的形象‘给人以一种龌龊的感觉”’。2“1973年10月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的‘中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表现出写实技法对于中国画的根本性的改造,画家已经能够在解决造型的准确性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笔墨的趣味。”3因为政治以及其他因素,运用写实手法的水墨画经历了近百年探索,事实上已经积累下了~整套使用水墨材料表现视觉幻觉的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写实趣味对于水墨画家的强制性影响,甚至水墨的写实趣味本身都在带有意识形态特征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色彩,即国家对于水墨画家的集体改造从微观来讲同样是水墨画家在生存境况中对于自身认知和存在形态的自我约束。“经过1949年以后开始的‘改造中国画’直至‘文化大革命’,写实中国画在技法上获得了精湛的收获。可是,写实主义的反映论和再现立场在1976年之后失去了政治上的根基,写实国画迅速式微。”慢。虽然我们可以认为水墨画的写实趣味是“来自特殊时代的政治要求并且不可能重复的美学趣味”气但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家在困顿与辗转中对于艺术世界的认知积累是可以作为遗产被持任何美学趣味的艺术家重新类型化的。对于实验水墨艺术家来说写实水墨能够被使用的遗产则主要集中于写实水墨艺术家个人在水墨视幻觉方法的刨造和突破上,而对写实水墨趣味本身与其说是继承遗产不如说是十分有针对性的否定与超越。
作者 徐润泽
出处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1-74,共4页 Northern Art: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