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3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判定。65例中,治愈61例,好转4例,治愈率93·85%,总有效率100%。3·2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表165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x±s,分)n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治疗前650·6±0·51·0±1·01·3±1·51·3±1·51·3±1·0治疗后652·9±2·5*2·9±2·5*3·0±1·0*3·0±1·0*3·0±1·5*与治疗前比较*P<0·054讨论椎动脉形态学改变→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脑缺血、缺氧,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主要原因。三部推拿法根据不同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的部位和性质,进行定点、定位、定向的手法治疗,其作用部位更明确,手法针对性更强。起始段(V1段)选用颈臂穴推拿,可缓解其对V1段椎动脉的影响,起到"开源增流"的作用。中间段(V2段)选用颈段华佗夹脊穴推拿,对纤细侧有解痉扩血管的作用,对对侧有增加代偿的作用,对椎体排列紊乱予以纠正,缓解交感神经的刺激,起到"补偿平衡"的作用。颅外段(V3段)选用位于枕下三角的风池穴,手法作用力向内上沿寰枕关节方向,可缓解椎枕肌、寰枕筋膜的挤压、牵拉和刺激,具有"解痉通畅"的作用。三部推拿法通过纠正颈椎前凸异常,调整紊乱关节,恢复相应颈椎周围相关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筋膜等的韧性和弹性,改善椎-基底动脉与周围软组织间关系,创造使颈椎关节稳定的内环境,有效缓冲对血管和神经的刺激,消除眩晕症状,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出处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1年第3期227-227,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资助No.浙教高科[2008]255号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重点项目No.2008ZA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