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吗?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世纪生物科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否可以肯定地说:“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本文总结了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并联系本世纪及未来整个科学与人文发展的特点来分析,指出这种说法是对生物科学未来发展前景的一种不恰当的表述方式。
作者
蒋功成
机构地区
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8-61,共4页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关键词
21世纪
生物学
生物科学发展
分类号
Q-1 [生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6
1
彭纪南.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汇──走向21世纪的科学[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3):63-66.
被引量:25
2
路甬祥.
科学技术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展望[J]
.中外科技信息,1998(2):1-8.
被引量:6
3
迈尔 涂长晟等(译).生物学哲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15,24.
4
喻佑斌.
理论还原问题——生物学还原的分析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4):16-20.
被引量:2
5
李培超.
自然与人文的和解:关于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性质[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8):1-4.
被引量:8
6
迈尔 涂长晟等(译).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8..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冯天瑜.
略论中西人文精神[J]
.中国社会科学,1997(1):16-24.
被引量:60
2
刘福森.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
.中国社会科学,1997(3):45-53.
被引量:214
3
江天骥.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J]
.哲学研究,1996(11):51-59.
被引量:25
4
刘大椿.
人文背景下的科学精神[J]
.哲学动态,1995(9):14-17.
被引量:28
5
周光召.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它对社会的作用[J]
.科学中国人,1996(5):11-19.
被引量:4
6
吕乃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7
[德]李凯尔特(Rickert,H·) 著,涂纪亮.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M]商务印书馆,1986.
8
陈勇.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探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1):22-27.
被引量:80
9
孟建伟.
探寻科学与人文文化的汇合点──对当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整合思潮的反思[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2):7-11.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42
1
吴为.
国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S1):66-69.
2
姜玲玲.
基于系统论的档案管理功效研究概述[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8(2):34-37.
被引量:2
3
张学文.
试析当代科学教育的主宰与人文精神的流失——由近期发生的几个案例所想到[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2,10(1):47-53.
被引量:1
4
杜也力.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
.哲学动态,1999(10):16-18.
被引量:33
5
吴炜.
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科普水平[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4-47.
被引量:1
6
谭斌昭.
科技时代应高扬人文精神[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9):32-36.
被引量:4
7
方明.
试论科技发展与道德建设[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4):79-82.
被引量:1
8
鲁义善,聂品.
我国淡水鱼类粘孢子虫的支序分类学研究[J]
.动物分类学报,2006,31(1):63-68.
被引量:1
9
方焕香,陈军.
科学精神与青年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J]
.理论月刊,2006(8):190-192.
被引量:2
10
刘让新.
高科技时代的人文关怀问题探微[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9):146-148.
同被引文献
21
1
顾鸣敏,黄钢.
中美英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整合的比较与分析[J]
.医学与哲学(A),2009,30(5):68-69.
被引量:74
2
于军.
基因组学:生命科学的系统化研究和生物世纪的科学革命[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6):19-23.
被引量:2
3
胡隐昌,肖俊芳,李勇,罗建仁,谭细畅,汪学杰.
生物安全及其评价[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9-36.
被引量:16
4
汤川秀树.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51.
5
钱鼎,朱松阳,吴挺,陈志寅.
浅谈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及BSL-3实验室[J]
.生命科学仪器,2007,5(8):6-9.
被引量:3
6
路甬祥.
科学的历史经验及其本质[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2):1-5.
被引量:7
7
胡怀明.
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和医学发展的需要[J]
.医学教育,1998(2):3-5.
被引量:1
8
徐静,阎斌伦,李晓英.
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初探[J]
.实验室科学,2009,12(6):168-169.
被引量:30
9
杨永福,洪咸友,朱桂龙.
科学发展中的学科交叉研究史例探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4):59-63.
被引量:19
10
杨怡姝,沈思嗣,王小利,李泽琳,曾毅.
大学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88-190.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3
1
高明海,马丽英.
临床医学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6):79-80.
被引量:2
2
郭志荣,张琚.
DNA世纪之回顾——浅析科学发现的要素[J]
.医学与哲学,2003,24(2):16-18.
被引量:1
3
王文佳,卢婷婷,马霞,王瑞宁,李利红.
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3):74-7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静,许凤明,韦香芝,杨峰,徐敬龙,王汝军.
遗传学发展中的学科交叉[J]
.中国饲料添加剂,2008(2):11-13.
2
李凤.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医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9):64-65.
3
朱江,张萍.
科研素养培养在医学实验技术本科生中的实践[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1):175-178.
被引量:5
4
曾颖,陈仲巍,黄秀梅,张亚楠,曾臻.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本科四阶段实验室安全教育及评价体系的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4):218-223.
被引量:21
5
申笑颜,孙慧哲.
基于非线性思维的医学生数学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思考[J]
.大学(研究与管理),2023(2):79-83.
6
柳洪洁,商营利,彭军,马兰婷,张雯.
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5):50-52.
1
伊腾.
生物科学发展现状及展望[J]
.大学科技,1989(2):1-3.
2
孙毅.
科技进步与未来的生命科学[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6):152-153.
3
刘杰凤,薛栋升,姚善泾.
海洋微生物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2011,27(11):41-47.
被引量:5
4
齐晓巍.
生物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7):176-177.
被引量:3
5
杜若甫.
我国的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J]
.生物学通报,1997,32(7):9-12.
被引量:7
6
舒勇,刘扬晶.
植物群落学研究综述[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6):51-54.
被引量:14
7
袁家勇.
蜗牛和萤火虫[J]
.优秀童话世界,2011(11):59-60.
8
家勇.
蜗牛和萤火虫[J]
.芝麻开门(益智阅读),2009(5):51-52.
9
李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藏生物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西藏科技,2008(12):21-24.
10
刘植义.
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生物课程标准》[J]
.生物学通报,2002,37(5):33-36.
被引量:3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