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雪林论鲁迅之“谜”
被引量:
8
苏雪林论鲁迅之"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苏雪林教授(1897—1999),曾在1930年代初被阿英(钱杏邮,1900—1977)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1966年11月,年近70岁的苏雪林在其名为《我论鲁迅》(该书收集旧文十余篇,《自序》作于台湾台南)一书的开篇《自序》中明确写道:“反鲁,几乎成了我半生的事业。”
作者
寇志明(Jon Eugenevon Kowallis)
机构地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46,共13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苏雪林
鲁迅
《自序》
30年代
女性作家
阿英
散文
开篇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88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1
苏,《对战斗文艺的我见》,转载于《我论鲁迅》,第140—142、410页.
2
《苏雪林传记》收录于《民国名人传记辞典》5卷,包华德(HowardL.Boorman)主编(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67年至1970年),第3卷第156页.
3
《余光中的“自首”事件的来龙去脉》登载于http://club.6park.com/tea/messages/32625.html.
4
《我论鲁迅》第7页转载.《鲁迅传论》.苏雪林,1966年.
5
《文坛》,无日期或卷页.142页第2段.
6
斯科特.《内山完造:中日交流的个案研究》.Uchiyama Kartzo:A CaseStudy in Sino - Japanese Interaction . http :// chinajapan, org/article/02. 2/02. 47 - 55scott. pdf.
7
http://muse.umen.ncku.edu.tw/files/13—1047—17332.php,第2页(分部:“神话领域”).
8
哈利特·科勒尼那·米尔斯(HarrietCorneliaMills),《鲁迅:在左翼阵营那些年》.学位论文,哥伦比亚大学,1963年,第268至270页.
9
苏,《新文坛四十年》,转载于《我论鲁迅》,第152页.
10
厉梅.
苏雪林的两种姿态[J]
.书屋,2005(6):57-6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吴雅文.
旧社会中一位女性知识分子内在的超越与困境——以《棘心》及《浮生九四——苏雪林回忆录》做主题分析[J]
.中国文化研究,1999(4):91-96.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
1
邢红静.
焦虑对抗与合理化——苏雪林反对鲁迅的社会文化分析[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5):17-18.
2
黄敏.
苏雪林发起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探究——兼论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信度问题[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89-93.
被引量:1
3
耿宝强.
苏雪林反鲁的历时性考察[J]
.关东学刊,2017,0(4):125-132.
同被引文献
188
1
王娜.
苏雪林一九三四年日记研究[J]
.长江学术,2009(1):148-158.
被引量:7
2
古远清.
周令飞飞台引发的冲击波[J]
.钟山风雨,2009(5):55-56.
被引量:1
3
厉梅.
苏雪林的两种姿态[J]
.书屋,2005(6):57-60.
被引量:4
4
王富仁.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连载三)[J]
.鲁迅研究月刊,1994(3):29-40.
被引量:8
5
袁良骏.
关于苏雪林攻击鲁迅的一些材料[J]
.鲁迅研究动态,1983(5):1-7.
被引量:3
6
魏韶华.
旷野呼告──鲁迅与列夫·舍斯托夫[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5(3):77-82.
被引量:3
7
王宗法.
苏雪林论[J]
.中国文化研究,2000(1):116-121.
被引量:2
8
黄忠来,杨迎平.
背负旧传统的“五四人”——苏雪林[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4):165-179.
被引量:7
9
许锡强.
“‘左联’五烈士”案情新探[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4):61-67.
被引量:4
10
苏雪林.《周作人先生研究》.《苏雪林文集》第三卷.页252,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引证文献
8
1
陈思广,张莉.
苏雪林反鲁原因之考探——以《苏雪林日记》为例[J]
.中华文化论坛,2012(2):140-144.
被引量:1
2
崔云伟,刘增人.
2011年鲁迅思想研究中的几个热点[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3):48-56.
3
崔云伟,刘增人.
2011年鲁迅研究综述[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6):60-76.
被引量:1
4
孔刘辉.
苏雪林“反鲁”案新探[J]
.北京社会科学,2014(4):59-68.
被引量:1
5
徐纪阳.
噉名与守旧:理解苏雪林“反鲁”的两个关键词[J]
.台湾研究集刊,2016,0(1):86-94.
被引量:1
6
罗义华.
“正统”的意义:苏雪林的反鲁症结及其悲剧性[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4):43-55.
7
耿宝强.
苏雪林反鲁的历时性考察[J]
.关东学刊,2017,0(4):125-132.
8
邵建新,朱永芳.
《阿Q正传》:被非议了八十多年的杰作[J]
.绍兴鲁迅研究,2019,0(1):191-20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陈卓.
苏雪林“反鲁”原因探析[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3):68-72.
2
许钧.
试论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的理论思考与探索路径--兼评《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J]
.中国比较文学,2018(1):109-118.
被引量:10
3
耿宝强.
苏雪林反鲁的历时性考察[J]
.关东学刊,2017,0(4):125-132.
1
周晴.
陶家鹤与《绿野仙踪》试探[J]
.文学遗产,2009(6):143-145.
被引量:1
2
徐康.
晚明才子张岱杂说[J]
.四川文学,2007(8):60-62.
3
罗红梅.
扬雄悔赋考辨——以扬雄《自序》为中心[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9):39-40.
被引量:1
4
侯讵望.
真诚的教诲——《年轻时的思绪》品读[J]
.娘子关,2012(1):54-55.
5
李明晖.
什么是“革命的挫折”——“丸山鲁迅”研究札记[J]
.华夏文化论坛,2012(2):258-262.
6
黄义枢.
《味兰簃传奇》作者考辨[J]
.戏曲研究,2010(1):372-378.
7
朱航满.
重建文章之美——花城出版社《2016中国随笔年选》[J]
.黄河,2017,0(1):95-99.
8
陈福康.
郁达夫与郑振铎的交往和友谊[J]
.新文学史料,2007(1):126-136.
被引量:2
9
刘恩波.
品书小札[J]
.文化月刊,1999,0(12):46-46.
10
杨义.
关于《余墨》之墨[J]
.群言,1999,0(6):33-34.
鲁迅研究月刊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