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网络虚拟的价值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网络为基础构建的虚拟空间,已成为现代人越来越依赖的生存世界。这种虚拟生存对个体发展有着重要的人类学意义:既是一种最纯粹的审美形式,也能丰富扩展现实自我。但是,当虚拟生存过度压迫现实生存时,虚拟生存形成的自我很可能与现实自我分裂,干扰个体无法逃避的现实生活。
作者 廖建国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0-193,共4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贺晓武.文学虚构的人类学根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1):45-49. 被引量:20
  • 2[德]卡尔·巴特等.论莫扎特[M].朱雁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3[奥]维克多·弗兰克.活出意义来[M].赵可式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 4[德]费迪南·费尔曼 李健鸣译.生命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8.
  • 5[西]乔治·普莱.阅读现象学[A] ∥王逢振,盛宁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C].龚见明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
  • 6肖静宁.“裂脑人”的研究及其哲学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5,39(4):39-4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12

  • 1丁来先.美学生态人与新浪漫精神[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2(1):5-8. 被引量:9
  • 2[6][德]费迪南·费尔曼.生命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 3[1][美]杰拉尔德·格拉夫.自我作对的文学[M].陈慧,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 4[2]Ivan Brady ed.Anthropological Poetics[C].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1991.
  • 5[4][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 6[5][英]毛姆.读书随笔[M].刘文荣,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 7[7][德]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金元浦,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 8[8]Wolfgang Iser.The Fictive and the Imaginary:Charting Literary Anthropology[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3.
  • 9[14][比]伊·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M].湛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
  • 10[15][美]卡洛斯·卡斯塔尼达.寂静的知识[M].鲁宓,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35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