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ATB-30生产配合比设计相关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鉴于生产配合比设计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的重要地位,结合中国沥青混合料常用拌和设备间歇式拌和楼,以实体工程ATB-30生产配合比设计为依托,对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中级配变异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生产配合比设计中二次筛分、各热料仓比例确定、振动筛网合理选用和最佳油石比确定等各个流程的操作技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质量,进而提高路面路用性能。
作者
张昊
机构地区
中铁二十局五公司
出处
《公路与汽运》
2011年第3期77-80,共4页
Highways &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关键词
公路
级配设计
沥青混合料
间歇式拌和机
ATB-30
分类号
U414.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894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2004..
2
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3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S].
4
严家仅.道路建筑材料[M].第3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
冯浩,应荣华.
SBS改性沥青AC-13目标配合比优化设计[J]
.公路与汽运,2008(2):103-10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6
1
何伟.
沥青路面表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J]
.公路与汽运,2007(2):83-85.
被引量:2
2
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2004..
3
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S].,..
4
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基础参考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
JTJ058-2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S].
6
王辉,张起森.
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设计与对比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5):15-17.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894
1
裴德勇,柳崇伟.
连续式沥青砼拌和楼生产及施工质量控制[J]
.公路与汽运,2005(2):110-112.
被引量:3
2
李银萤.
Superpave混合料施工技术初探[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4(2):26-28.
3
李立群,赵贵海.
沥青砼路面透层的重要性及施工要点[J]
.公路与汽运,2005(4):58-59.
被引量:5
4
邓锡信.
SBS改性沥青粘结防水层施工技术应用[J]
.公路与汽运,2005(5):38-40.
被引量:7
5
李彦伟.
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水损坏的防治[J]
.山西建筑,2005,31(23):4-5.
被引量:1
6
靳进钊.
如何完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104-107.
7
彭余华,王超凡.
LZH-25C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的应用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23(2):18-20.
被引量:3
8
王鸿博,钱春香,王修田.
粉胶比与集料级配对开级配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公路,2006,51(2):153-157.
被引量:2
9
程英伟,何晓鸣,张炜.
AC-16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研究[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6,25(1):78-81.
被引量:10
10
应荣华,陈骁,张志勇.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损伤模型分析[J]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22(1):42-4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
1
唐山萍,孙志恒,曹国义.
道路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5(1):64-70.
被引量:2
2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S].2005,10-16.
3
赵丽娟.
密级配粗型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设计研究[J]
.山西建筑,2013,39(6):90-92.
被引量:2
4
张晨晨,王旭东,黄英强,范育辉.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均衡设计方法[J]
.中外公路,2013,33(1):253-25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王凤维.
AC-13C型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设计[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5(6):10-12.
被引量:3
2
何孝万.
AC-13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其应用研究[J]
.华东公路,2016(5):109-1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刘娜,李泳琪,王继成.
长春地区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2(3):6-8.
2
吉延武.
高低温一体化改性剂配伍试验研究[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8(1):35-39.
3
程坤.
布敦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J]
.湖南交通科技,2020,46(2):25-28.
被引量:4
4
刘雪利.
Superpave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J]
.交通世界,2021(16):141-142.
被引量:1
1
邱传钢,朱立国.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因素[J]
.上海公路,2003(4):16-17.
被引量:2
2
赵琳,赵君娟.
自动化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0(1):29-30.
3
李海峰.
间歇式拌和机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控制[J]
.科学之友(下),2009(1):56-57.
4
吴才彪.
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变异性问题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10):21-21.
5
王曰筠.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确定[J]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8,6(3):67-68.
被引量:3
6
冯光.
IACS CSR对船体结构测厚修理的影响[J]
.中国修船,2008,21(3):17-19.
被引量:1
7
郭友寒.
振动筛传动装置方案探讨[J]
.工程机械,2005,36(9):67-68.
8
林森,叶勤,李强.
厂拌热再生间歇式拌和楼改造关键技术[J]
.现代交通技术,2011,8(2):37-40.
被引量:1
9
贾渝,赵延庆.
美国沥青路面再生一瞥[J]
.现代交通技术,2007,4(S1):6-8.
10
谭毅,黎琮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影响因素研究[J]
.北方交通,2013(8):14-17.
公路与汽运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