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鲁迅与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4

Evaluation on the 1911 Revolution of Luxu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于辛亥革命,鲁迅基本上只是个旁观者。"旁观者"的身份固然使鲁迅比身当其事者保持了更多的清醒与理智,但也容易让鲁迅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反思时少了一份"同情之了解"。鲁迅关于辛亥革命的诸多言论是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对辛亥前后复杂的历史状况的深刻洞察与揭示,然这些言论却不可以拿过来作为辛亥革命失败的证据。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长期关注"人心"或者说"国民性"的问题,绝少从制度层面看待中国道路问题。这使得鲁迅对辛亥革命在制度上或者说程序上结束了皇权专制,奠定了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基础的伟大意义认识不足。鲁迅的很多小说长期以来一直是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的意义上被理解和阐释着。其实,这样的理解和阐释既包含了对辛亥革命本身性质与任务的误解,也包含了对鲁迅此类小说本身的误解。 For the 1911 revolution, Luxun is a bystander basically. As a "bystander", Luxun is more sober and rational than interested parties, but shows less sympathy for the 1911 revolution. As a writer and thinker, Luxun expresses the profound insights and comments on complex historical conditions. But these comments can't take over as evidence of the failure of the 1911 revolution.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Luxun is the long -term interest in "The human heart" or "national character", and little view on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oad from the system of China. So, Luxun can not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1911 revolution that ended Imperial autarehy and make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Many novels of Luxun are understood and explained on the reflective of the 1911 revolution' s failure, but these comments contain misunderstanding which include the nature and mission of the 1911 revolution and the novels of Luxun.
作者 丁辉
机构地区 宿迁学院中文系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100,共5页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鲁迅 辛亥革命 评价 国民性 阿Q式革命 两种革命 两种革命者 Luxun the 1911 revolution evaluation national character revolutionary of Ah Q two kinds of revolution two revolutionar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 1任军利,王新华.论辛亥革命的政治现代化意蕴[J].甘肃社会科学,2003(2):53-56. 被引量:4
  • 2[1]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N].人民日报,1981-4-13.
  • 3鲁迅.经验[M]∥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4鲁迅.导师[M]∥鲁迅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5朱正.周氏三兄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 6李喜所,李来容.清末留日学生“取缔规则”事件再解读[J].近代史研究,2009(6):20-30. 被引量:13
  • 7鲁迅.文化偏至论[M]∥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8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M]∥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 9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M]∥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10鲁迅.忽然想到[M]∥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二级参考文献43

  • 1秦裕芳,赵明政.关于“取缔规则事件”的若干流行说法质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2):92-95. 被引量:4
  • 2王开玺.取缔规则事件与革命派领导下的留日学生运动[J].北京社会科学,1995(3):99-105. 被引量:3
  • 3郭慧.光绪三十一年留日学生风潮史料[J].历史档案,2001,14(3):62-67. 被引量:11
  • 4林增平.《清末留日中国学生反"取缔规则"斗争》,《林增平文存》,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15页.
  • 5驻日公使杨枢呈报的文部省令译文.《收容清国人留学之公私立学校章程》.
  • 6《日本文部省所定公立私立各学校关于清国人入学之规则》.1906年1月5日天津《大公报》,第5-67版.
  • 7《日本文部省改订中国学生留学章程》[J].东方杂志,1906:49-51.
  • 8附件二.《留日学生为不满日本文部省颁留学章程事致驻日大臣杨枢禀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三十一年留日学生风潮史料》.
  • 9附件二.《留日学生为不满日本文部省颁留学章程事致驻日大臣杨枢禀文》[J].历史档案,2001,(3):64-64.
  • 10《日本文部省令趣旨说明译文》,1906年1月3日天津《大公报》,第3版.

共引文献67

同被引文献94

  • 1魏韶华.旷野呼告──鲁迅与列夫·舍斯托夫[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5(3):77-82. 被引量:3
  • 2许锡强.“‘左联’五烈士”案情新探[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4):61-67. 被引量:4
  • 3崔云伟,刘增人.2006年鲁迅研究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07(9):74-85. 被引量:7
  • 4赵瑜.小闲事[M]{H}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
  • 5鲁迅.灯下漫笔[A]{H}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 6鲁迅.范爱农[A]{H}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 7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A]{H}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8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四卷)[M]{H}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9鲁迅.鲁迅自选集·自序[M]{H}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 10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30年[M]{H}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