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胡适的文化使命感 被引量:3

On Hu Shi's Sense of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感",作为社会上的广义的"仁人志士"通常所抱有的庞大的"社会责任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意义,其整体上的思想质地,既有现代性与传统的贯通,又有西学特色与民族文化要素的结合,属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种新气象。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进步知识分子群体中,胡适是最有清醒的、自觉的和鲜明的"文化使命感"的一位,他对于"文化使命感"的反复提出(从"为国造因"到"再造文明")及其践行,实质乃是一种"文化报国",即从深沉的爱国主义立场出发,本着对世界文化潮流的把握,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包括文化国情),而立志以个体的社会文化活动,报效于民族和国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整体的思想文化建设,又集中表现为提高国民思想文化素质)的一种可贵的努力。如果说有什么"胡适思想"的话,此即"胡适思想"的精髓;如果说有什么"胡适精神"的话,这同样是"胡适精神"的最具光彩、也最具深刻文化价值内涵的一面。其实际的社会影响,已经构成了当代中国的"从‘五四’开始形成的新文化传统"之一。 "The sense of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of Chinese modern intellectuals,as a part of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has it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value meaning.Its basic thought is not only passed through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but als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pecialty of western learning with the elements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which belongs to a new trend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ideological culture.In the 20th century,Hu Shi was the most sober,most conscious and the brightest person with the sense of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among the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s group.Hi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sense of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was,in fact,"the cultural service of the country" out of his stand of strong patriotism.If there was "Hu Shi Thought",this is the essence of Hu Shi Thought.If there was "Hu Shi Spirit",this is also the most profound cultural value in "Hu Shi Spirit".The social influence of Hu Shi has be composed of one of the new culture tradition since the May 4th movement.
作者 朱文华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8,共10页 J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文学现代化"(编号:08JJD751072)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社会责任感 文化使命感 胡适 文化报国 Chinese modern intellectual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sense of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Hu Shi cultural service of the countr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7

  • 1《杂忆、杂感和杂抄-纪念鲁迅先生》.
  • 2《"左联"前期》.
  • 3《一九二八至一九三六年见上海左翼文艺运动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些零碎参考材料》,收入《雪峰文集》第4卷.
  • 4《关于知识分子的谈话》,转引自《我心中的鲁迅》,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8页.
  • 5《语录拾遗》.
  • 6胡适.易卜生主义.新青年,1918,(6).
  • 7《易卜生主义》,《胡适文存》卷四
  • 8.《胡适全集》第1卷[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99-617页.
  • 9胡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J].中学作文,1906,.
  • 10胡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J].智识,1924,6:16-16.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J].新青年,(1916).
  • 2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J].新青年,1919.
  • 3吴虞.《说孝》[J].星期日(社会问题号),1920,.
  • 4陈独秀.《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J].新青年,1917.
  • 5陈独秀.《答吴又陵(孔教)》[J].新青年,1917.
  • 6陈独秀.《答<新青年>爱读者》[J].新青年,1917.
  • 7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的时代意识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19页.
  • 8《李氏文集》卷一九《明灯道古录》卷下,李贽.《焚书·答耿中丞》.
  • 9李贽.《焚书·童心说》,转引自张建业主编.《李贽文集》第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93页.
  • 10蒋介石1934年2月12日在南昌行营的讲话《教养卫》,转引自马良春,张大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3995年,第637页.

共引文献140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