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吉林油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适应性技术研究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吉林油区已开发的五个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调整的目的、意义和调整效果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低渗透油田物性差,一般发育天然方向性裂缝,而裂缝对地下渗透场影响较大等特点。提出了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适应性技术:一是注采井排距不宜过大,排距应在150~200m、油井距应在200~300m为宜,注水井距离可以大于300m;二是注水开发初期应以反九点注水方式,后期转为线性注水方式;
作者 钟显彪 许为
机构地区 吉林油田研究院
出处 《低渗透油气田》 1999年第2期35-39,共5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3

  • 1任忠和,陈冰,陈舒薇,于世泉.油田开发下限及经济极限的确定[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1):61-63. 被引量:15
  • 2李道品.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核心——“垂向驱油”[J].低渗透油气田,2005,10(3):1-5. 被引量:1
  • 3王道富 李忠兴 等.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A]..中油股份公司开发技术座谈会论文集[C].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
  • 4巢华庆 等.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A]..大庆油田油藏工程论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 5李品道.关于逆向驱油问题的初步探讨[J].石油学报,1985,6(1).
  • 6李道品.低渗透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77-83.
  • 7苟三权,李忠兴.创新发展配套技术,实现低渗透油田有效开发[R].中国石油2004年开发技术座谈会文集,2004.
  • 8史成恩,潘增耀.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做法[J].低渗透油气田,1999,15(2):124-125.
  • 9李道品.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 10周锡生,王文华.裂缝性油藏井网优化布署方法[A].巢华庆.大庆油田油藏工程优秀论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200~209.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3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