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吉林油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适应性技术研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吉林油区已开发的五个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调整的目的、意义和调整效果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低渗透油田物性差,一般发育天然方向性裂缝,而裂缝对地下渗透场影响较大等特点。提出了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适应性技术:一是注采井排距不宜过大,排距应在150~200m、油井距应在200~300m为宜,注水井距离可以大于300m;二是注水开发初期应以反九点注水方式,后期转为线性注水方式;
作者
钟显彪
许为
机构地区
吉林油田研究院
出处
《低渗透油气田》
1999年第2期35-39,共5页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注采系统
井网调整
油田注水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9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23
1
任忠和,陈冰,陈舒薇,于世泉.
油田开发下限及经济极限的确定[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1):61-63.
被引量:15
2
李道品.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核心——“垂向驱油”[J]
.低渗透油气田,2005,10(3):1-5.
被引量:1
3
王道富 李忠兴 等.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A]..中油股份公司开发技术座谈会论文集[C].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
4
巢华庆 等.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A]..大庆油田油藏工程论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5
李品道.关于逆向驱油问题的初步探讨[J].石油学报,1985,6(1).
6
李道品.低渗透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77-83.
7
苟三权,李忠兴.创新发展配套技术,实现低渗透油田有效开发[R].中国石油2004年开发技术座谈会文集,2004.
8
史成恩,潘增耀.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做法[J].低渗透油气田,1999,15(2):124-125.
9
李道品.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10
周锡生,王文华.裂缝性油藏井网优化布署方法[A].巢华庆.大庆油田油藏工程优秀论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200~209.
引证文献
6
1
李道品.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核心——“垂向驱油”[J]
.低渗透油气田,2005,10(3):1-5.
被引量:1
2
付国民,刘云焕,宁占强.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28(2):94-96.
被引量:12
3
赵竹梅,张维平,杨巍.
大庆肇源油田矩形井网压裂开发效果分析[J]
.断块油气田,2009,16(3):85-87.
被引量:2
4
李道品.
“垂向驱油”论[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8(6):66-73.
被引量:2
5
周志军,宋洪才,孟令波,于学惠,于孝玉.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井网优化数值模拟研究——以两井油田为例[J]
.新疆石油地质,2002,23(3):228-230.
被引量:11
6
李道品,张连春.
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当前之新进展[J]
.低渗透油气田,2004,9(1):1-9.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马宁.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调整及有效缝长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34(19):76-79.
被引量:3
2
曾联波,刘洪涛,房宝才,邓海成.
大庆油田台肇地区低渗透储层裂缝及其开发对策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04,6(11):73-79.
被引量:12
3
刘月田.
各向异性油藏注水开发布井理论与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5):101-104.
被引量:26
4
付国民,刘云焕,宁占强.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28(2):94-96.
被引量:12
5
贾振岐,韩少鑫,覃生高.
特低渗透岩心单相渗流实验研究[J]
.特种油气藏,2007,14(3):78-80.
被引量:13
6
董悦,曹林枫,田新文,迟静,康晓斌.
双河油田三叠系开发井网数值模拟与确定[J]
.钻采工艺,2008,31(4):49-52.
7
付国民,孙磊,刘蕊,苗箐,李磊.
延安地区长6油层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影响[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3):74-77.
被引量:15
8
李道品.
“垂向驱油”论[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8(6):66-73.
被引量:2
9
王明,朱维耀.
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压裂产能计算及其影响因素[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3):83-85.
被引量:9
10
李莹,付国民.
甘谷驿油田采油厂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裂缝研究[J]
.陕西地质,2010,28(1):62-66.
被引量:1
1
聂晓敏,陆志奇,张德杰.
页岩气开发技术简述[J]
.油气地球物理,2013,11(2):5-8.
被引量:2
2
马青庄,温淑新,曲小东.
新型稠油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及应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2):74-75.
被引量:11
3
徐山,张廷山,黄世伟,蓝光志,师永民,胡新平.
水井水驱方向判断方法在剩余油分析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1):74-76.
被引量:2
4
高润峰.
陕北张天渠油田延长组储层划分与注水开发研究[J]
.山西科技,2005(4):86-87.
被引量:2
5
李秀生,王灵碧.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5):97-99.
被引量:14
6
孙爱军,李士瑞,徐英娜,胡长悦,竭继忠,赵贵金.
抽油杆管磨损问题的探讨及预防措施[J]
.钻采工艺,2001,24(3):59-61.
被引量:12
7
王柏力.
童氏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图版的改进与应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4):62-64.
被引量:36
8
马旭,王进中,谢锋,杜岩,计余昌,刘炳芬,王洋.
吉林油区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3):128-130.
9
周扬新,李忠平,段永明,许房燕,龙国清.
宝北区块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J]
.河南石油,2002,16(2):21-23.
被引量:1
10
高云文,吴学升,赵巍,欧阳勇,王勇茗.
一套注采井网丛式井两层双中靶钻井技术探讨[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20(15):3741-3743.
被引量:1
低渗透油气田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