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理想之文”的寻求——《文心雕龙》“文之枢纽”新解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部分《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个单元,既相互独立又构成一个整体。相互独立指五个部分都有各自独特的角度,不能相互代替。互成整体指五个单元虽然立论角度不同,但是它们如众星拱月一样,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如何寻求"理想之文"。
作者
高宏洲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8-111,共4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文之枢纽”
“理想之文”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廖俊杰.文心雕龙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2
董运庭.
论《离骚》称“经”与刘勰《辨骚》[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9-36.
被引量:6
3
黄侃著,周勋初导读.文心雕龙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力之.
楚辞学三题[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4):97-100.
被引量:7
2
严佐之导读,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89
1
韩成武.
“沉郁顿挫”新解[J]
.学术研究,2004(10):138-140.
被引量:3
2
李珍.
“素心”与“史德”[J]
.史学理论研究,2000(2):7-14.
被引量:4
3
张敏杰.
论刘勰的文学史观——以《文心雕龙·时序》篇为中心[J]
.文艺理论研究,2005(2):106-114.
被引量:6
4
柳倩月.
诠释学视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三种取向[J]
.求索,2005(2):152-154.
被引量:2
5
陶礼天.
六朝“文笔”论与文学观——《文心雕龙》“文笔之辨”探微[J]
.文艺研究,2005(5):85-92.
被引量:7
6
张振龙.
建安后期文人创作中再现式表现意识的自觉[J]
.中州学刊,2005(5):200-202.
7
李洲良.
春秋笔法的内涵外延与本质特征[J]
.文学评论,2006(1):91-98.
被引量:52
8
杨雨,白寅.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体悟型思维[J]
.学术界,2006(3):73-77.
被引量:1
9
黄震云,孙娟.
“乱曰”的乐舞功能与诗文艺术特征[J]
.文艺研究,2006(7):61-70.
被引量:8
10
张伯伟.
论唐代的规范诗学[J]
.中国社会科学,2006(4):167-177.
被引量:37
同被引文献
17
1
张长青,张会恩.
刘勰“辨骚”真谛及其他[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7(4):27-30.
被引量:2
2
王运熙.
《文心雕龙》的宗旨、结构和基本思想[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3(5):75-84.
被引量:22
3
马宏山.
《文心雕龙·辨骚》质疑[J]
.文史哲,1979(1):39-45.
被引量:6
4
振甫.
试论刘勰的宗经、辨骚问题[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116-119.
被引量:2
5
宋·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
7
南朝梁·刘勰著,周振甫注释.《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34页.
8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9
郭绍虞.《文心雕龙创作论》.
10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魏晋南北朝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引证文献
3
1
高宏洲.
《文心雕龙·辨骚》释疑[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8,0(1):118-132.
被引量:1
2
赵润馨.
浅谈《文心雕龙》对文学创作的启示[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33):45-45.
3
高宏洲.
刘勰自觉“论文”对《文心雕龙》的影响[J]
.江西社会科学,2014,34(5):102-10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孟开元.
唐代“论”体新变及其文学史意义[J]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4):141-147.
2
魏伯河.
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困境--对《文心雕龙·辨骚》“博徒”“四异”争议的反思[J]
.社会科学动态,2020(3):30-35.
被引量:4
3
高宏洲.
《史传》《诸子》非“亚枢纽”辨[J]
.语文学刊,2021,41(6):1-7.
1
胡培培.
文之枢纽:从儒家经典到文学经典[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6):113-118.
2
牛振.
《正纬》《辨骚》非《文心雕龙》全书之枢纽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1):68-70.
被引量:1
3
毕万忱.
论《文心雕龙》“征圣”“宗经”的基本思想[J]
.文艺理论研究,1980(2):131-138.
被引量:1
4
丰坤武.
《文心雕龙》总论理论结构新探[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3):63-68.
5
陈良运.
论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文之枢纽”本质意义新探[J]
.江海学刊,1988(3):150-157.
被引量:1
6
陈允锋.
论刘勰之道与“文之枢纽”的关系“[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5):18-21.
被引量:2
7
莫恒全,谢其祥.
论刘勰写作文化遗产的辩证观——《正纬》、《辨骚》二篇试解[J]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4):27-31.
被引量:1
8
于维璋,祁海文.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理论新探[J]
.文史哲,1995(3):85-88.
被引量:7
9
张发祥.
试论《文心雕龙》总纲的理论框架和理论内涵[J]
.襄樊学院学报,1999,20(4):33-38.
10
谢勇.
论《文心雕龙》原道、征圣和宗经的理论及内在关系[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2):75-79.
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