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劳动准备素质培养的对接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用人单位特别欢迎那些上手快、适应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但调查表明:很多高职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出现工作倦怠、社会适应能力低、身体素质较差的现象,精神状态不能满足职业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肩负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作者
张柚华
陈建红
李亚敬
董启清
机构地区
九江职业大学
九江学院
出处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98,共1页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素质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身体素质
高职毕业生
对接
劳动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4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曲宗湖 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周敏,周国海.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用性设置分析——以扬州高职院校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8):125-126.
被引量:12
3
汤国庆.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高职人才[EB/OL].http://www.jhu.cn/dxb/Article_show.asp.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王爱华.
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260-1261.
被引量:120
2
周美如,莫少强.
扩招·就业与教学改革关系的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3):84-87.
被引量:2
3
张昌言,于军,徐元君.
试论构建全方位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体系[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665-666.
被引量:17
4
梅玉萍.
体育课程改革要“强化两头淡化中间”[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6):139-140.
被引量:2
5
潘晟,张宏成.
建立高校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J]
.体育学刊,2003,10(6):74-76.
被引量:41
6
龚婉敏,徐永生,胡惠.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119-123.
被引量:39
7
杨学文.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才[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10-14.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04
1
包勇.
凸显职业特色的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
.运动,2012(2):99-100.
被引量:4
2
李笃实.
高技能人才培养条件下的职业体育教学改革[J]
.体育世界,2012(6):108-109.
被引量:2
3
李欣,高书格.
影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108-110.
被引量:21
4
李忆湘,刘小翔.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构建[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6):85-87.
被引量:13
5
文世平,唐国勇.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探析[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6):119-121.
被引量:9
6
郝英,席连正.
高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实验研究[J]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6):125-127.
被引量:1
7
吕万刚,孙立海,姚望.
大、中学校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7):94-97.
被引量:41
8
方奇,周建社,李先雄.
高校健美操教法新探析[J]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1):69-71.
被引量:12
9
周伟.
重庆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现状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2):132-135.
被引量:3
10
王林.
建构主义观与自组织观的有机融合——构建高校自组织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12-114.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2
1
谭华.
劳动力素质的改善与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体育[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1,17(2):33-36.
被引量:27
2
藤原健固.
体育运动的实施对人的意识、态度及劳动观念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18(A00):84-86.
被引量:2
3
宋迎东,耿业进.
从人类劳动方式的演进审视体育的发展[J]
.体育世界,2007(10):41-43.
被引量:2
4
马飞.
体育锻炼原理在皖江城市带农业劳动中的应用研究[J]
.运动,2013(1):147-148.
被引量:1
5
闵桂花.
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略初探[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14):70-70.
被引量:3
6
孙威.
《国富论》的社会劳动分工对体育教学改革影响的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12):18-22.
被引量:2
7
石成银.
刍议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19):84-85.
被引量:9
8
孟欢欢.
体力劳动对青少年健康促进的作用及实现机制——苏霍姆林斯基“体力劳动的健康促进”思想探略[J]
.运动,2015(21):7-8.
被引量:3
9
孙丽雯.
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探讨[J]
.黑河学院学报,2018,9(3):117-118.
被引量:3
10
刘良华.
劳动的转型与体育的崛起[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0):16-21.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黄杰.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5):134-136.
2
沈明海.
浅析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可行性[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4):149-15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殷旺生.
劳动与运动的融合育人研究[J]
.体育视野,2024(7):26-28.
2
李伟.
小学体育健康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途径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21):140-143.
3
张德民.
关于小学体育课程与劳动实践课程融合的探讨[J]
.安徽教育科研,2023(5):81-82.
被引量:2
1
张柚华,李亚敬,陈建红,杨勤.
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劳动准备素质关系的分析[J]
.科技信息,2010(34):10-10.
被引量:2
教育学术月刊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