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流动在文化空间里的听觉:历史性和社会性 被引量:3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视觉在"读图时代"的今天至关重要,但现代听觉媒介同样不可或缺。如果在"景观社会"、"拟像"里面只看到"视觉文化"而忽略听觉手段、技术和效果的文化意义,对当代人"诗意栖居"问题的考察就只能是片面的。人们通过眼睛和耳朵来感知和适应文化空间环境并被纳入由社会关系所塑造的空间关系,这就是列斐伏尔所说"社会空间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生产"在感官上的意义。麦克卢汉基于媒介研究所提出的"听觉空间",可以被看作是从听觉方面对列斐伏尔观点的注解。现代听觉媒体技术和模式同视觉媒体一样,既是社会的造物,又被当作文化工具,用来塑造人的个体身份和群体关系,参与广义的文化和社会空间的再生产。
作者 王敦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1,共8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风东渐下的中国都市听觉文化:从晚清到现代”(75108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听觉文化在中国的兴起”(09R-05)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2

  • 1麦克卢汉 何道宽译.《理解媒介》[M].商务印书馆,2000..
  • 2麦克卢汉等编.《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99页.
  • 4Cf. Marshall McLuhan, The Gutenberg Galaxy: The Making of Typographic Man,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2.
  • 5Henri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91.
  • 6Michel Foucault, "Space, Power and Knowledge", in Simon During (ed.), 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 New York: Koutledge, 1999, pp. 134-141.
  • 7Henri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p. 210, p. 225.
  • 8Richard Cullen Path, How Early America Sounded, Ithaca: Comell University Press, 2003.
  • 9Karin Bijsterveld, "The City of Din: Decibels, Noise and Neighbors in the Netherlands, 1910-1980", Osiris, Vol. 18 (2003): 173-193.
  • 10Emily Thompson, The Soundscape of Modernity: Architectural Acoustics and the Culture of Listening in America, 1900- 1933,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2002.

二级参考文献9

  • 1.《以整个的图书馆贡献于社会的万有文库》[N].《申报》,1929年5月1日.
  • 2.[N].《申报》,1932年12月12日第12版.
  • 3.《鲁迅选集》第12卷日记二十四”[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692页.
  • 4洪深.《大饭店》[J].《良友画报》,1935,(111).
  • 5林语堂.《说避暑之益》[A]..《林语堂名著全集》[C].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 6林徽因.《Sending Me Away with a Smile》[A]..《林徽因集》[C].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6年版..
  • 7叶圣陶.《“文明利器”》[A]..《申报自由谈》[C].,1932年12月23日..
  • 8.《上海各界各业名录》[M].上海青年出版社,1947年版.第193页.
  • 9周瘦鹃.(留声机片)[A]..《周瘦鹃代表作》[C].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同被引文献265

二级引证文献19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